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这门手艺是个老古董了。”黄小建坐在印刷台前说。
雕版印刷发明于隋唐时期,如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而杭州雕版印刷历来以刻印精良著称,在南宋时更是兴盛。
6月11日是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黄小建是国家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他口中的“老古董”技艺,在他手中的拳刀下,仍然一点一滴地延续传承着。
43年,黄小建记得很清楚自己在雕版上流转过的岁月年限。
年,黄小建进入浙江美术学院木版水印工厂工作。“刚感觉有一点兴趣,工厂就撤销了。”黄小建说,“我感觉很可惜,就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下来。刻板水平还不够,请教原来的老师傅,印刷没印过,请教原来的师兄师姐们,慢慢地把刻和印都掌握了。”
“慢慢”是个什么概念?光学会磨刀片,就要花上三五年时间。
年,黄小建在拍卖会上看到了由郑振铎、鲁迅合编的《北平笺谱》,这本图谱收录了木刻套印彩笺三百十幅,前几页的拱花作品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项技术把平面做成立体的效果,当时我就震惊了,没有师傅教,没有文献参考,自己琢磨,花了五六年时间,掌握了饾版拱花技术。”一走进黄小建工作室,就能看到几幅拱花作品,再凑近一点,能看清细小的花瓣或羽毛的轮廓。
黄小建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自己刻印的《十竹斋书画谱》,“为了刻这本书,六点半就起床开始刻,刻到晚上十点半,整整六年时间,脑子里只有这个事情”。
如今,黄小建也在慢慢培养接班人,他的儿子黄捷成已经是区级传承人,平时就在工作室与父亲一起刻版。黄小建出去讲课、分享时也会留意适合的、真正喜欢这门手艺的传承人。
他说,想着一生中能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年近古稀,“我也不停在思考怎样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要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项技艺在中国、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