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江丰吗?他是鲁迅创办的木刻讲习所的13位学员之一,是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执委,他曾历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更是浦东走出去的最杰出的红色艺术家之一。值此建党百年之际,“纪念江丰同志诞辰周年暨浦东优秀美术作品展”于4月3日在上海文艺会堂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国画、油画、版画等近百件作品,江丰版画与一批浦东后辈画家作品交相辉映,诠释了“沿着先辈足迹,传承红色文艺”的时代精神。江丰(年-年)原名周熙,笔名高岗、固林、江烽、介福,祖籍上海浦东川沙。年参加上海左翼美术活动,年赴延安。他是中国革命木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之一。浦东美协主席徐立铨表示,江丰一生坚持文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原则,在50余年的革命斗争及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中,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次以纪念江丰同志诞辰周年为主题举办浦东美术作品展,也是浦东第一次为这位浦东籍的无产阶级艺术家,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此次展览共展出江丰版画20幅。他的许多作品不过10厘米见方,但是小小尺幅、却蕴含了巨大能量。江丰的《延安各界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大会场》,再现了延安在举办阵亡将士的纪念活动时,现场庄严肃穆的场景。《“一·二八”之回忆》表现出日寇对中国军民的暴行,悲伤之下则浮动出激愤的情感。《打得日寇走投无路》则是《平型关连续画》的其中一幅,将八路军的胜利英姿与日寇的失败丑态,置于画面的对角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流露出画家的喜悦之情。而在浦东美协的画家作品中,有多幅是江丰的人物肖像。如蔡君的版画《江丰》,将江丰头像置于虚化的群众运动场景之上,表现出他革命与战斗的一面。而董伟民的中国画《画家江丰》,则是延安时期江丰着军装的形象,此外在江丰身后描绘了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筑。此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参展作品出自浦东年轻画家之手,其中最年轻的作者仅27岁,展现出浦东美术事业生生不息。“父亲是在上海学的美术,在上海参加的革命,他长居北京,却一直没有忘记上海。但因为工作繁忙,我随父亲最后一次回浦东老家,得追溯到年了。没想到的是,将近50年过去了,浦东的美术家们并没有忘记父亲。”江丰之子、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会长江文感慨道,“浦东美协的画家作品质量之高,超出我的想象。其中既有描绘我父亲的作品,也有表现浦东变化的作品,它们首先是美,然后是能和观者产生共鸣,作品中有内容、有内涵、有精神。”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表示,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办纪念江丰同志周年浦东美术作品展更显意义非凡,江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艺术家开创了新中国文艺发展先河,树立了优秀的文艺传统。我们作为晚辈,更应秉承传统,积极创新,紧握时代脉搏,努力探索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新路,创作更多代表时代发展、肩负社会责任、体现人民情怀的新作品、好作品。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7日。文字/部分摄影:曹之光编辑:王雨濛*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