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延安,溯源红色文艺范儿陕西法制网

↑学员们在鲁艺图书馆读书(资料照片)。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年,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资料照片)。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古元创作的《区政府办公室》(资料照片)。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作品中,老百姓姿态轻松随意,工作人员神情专注认真。画面的左下角,黑色桌子上一份《解放日报》格外显眼。这就是边区的日常生活,也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真实写照。古元善于将党的政策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将真实生活融于艺术中,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歌颂新生活,是边区生活的歌手。”刘妮说。

古元的另一幅作品《逃亡地主又归来》被艾青评价为“边区的史画”。

画面中,地主一家正在前行。地主老两口骑在马上,脸色阴沉,少爷佝偻身躯,体质虚弱,少奶奶怀抱幼儿,骑马跟在身后,老长工牵着马,走在最前面。远处是黄土高原与窑洞。

↑古元创作的《逃亡地主又归来》(资料照片)。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当时,古元听老乡说附近田崖庄逃到“白区”的地主姚老大又回来了,立刻敏锐捕捉到地主归来的意义。这正反映了当时土地政策的转变。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后,中共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一个政策、一段历史,就这样被古元巧妙地浓缩进版画中,传递时代变迁和人们的思想变化。

回顾碾庄岁月,古元曾说:“我在碾庄工作和生活将近一年,时间不算很长,但这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使我深切体会到为什么作画和怎样作画,它对于我以后的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年4月,纽约《生活》周刊第一次向美国民众介绍了中国现代木刻,所刊登的16幅作品中有彦涵、古元等人的6幅。文章的标题是《木刻帮助中国战斗》。来自中国黄土高原山沟里的鲁艺木刻不仅唤起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也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

对于延安岁月,他曾说:“如果没有在陕北公学和鲁艺所受的教育,是不能明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牢固信念的。”

直至20世纪80年代,他仍对延安念念不忘:“我常想,如果我一直留在陕北,也许我的作品的泥土味会更浓,也就更具有特色,对祖国艺术的贡献可能更大一些……体验生活要深入,不能图新鲜,要带着热爱生活的深厚感情去发掘和开采,要像母亲永远不会烦孩子一样热爱生活。”

↑在鲁艺旧址基础上打造的鲁艺文化园区。新华社陈昌奇摄

从《东方红》到《白毛女》,延安文艺永放光芒的奥秘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款款深情。

在半个多世纪的流传中,这首歌成为刻在国人文艺细胞中的红色基因。

它的原创者是陕北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李有源。

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有源忽见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把毛主席比作太阳是最好不过的。”有了这个想法,李有源随即套用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哼唱起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后来经过鲁艺人不断整理、完善和提升,使它形成现在的版本,而且有了大型交响乐大合唱《东方红》。

马可称李有源是他们走出“小鲁艺”后遇到的最好的教员之一,在与这些农民艺术家和诗人交往中,他感慨:“可见艺术作品的提升,绝不只是一些专业技术的加工,更重要的是继续深入思想改造,得深入生活,虚心学习民间艺术。”

延安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向民间文化寻求创作资源,把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艺术形式,通过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延安文艺”景观。

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吸纳了信天游的旋律,张鲁、关鹤童、安波、刘炽等人用陕北民间唢呐曲改编出著名的《哀乐》,古元的版画将西方创作手法融入中国传统的、民间的审美……

大型歌剧《白毛女》则成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里程碑。

年,西北战地服务团从晋察冀前线回到延安,带回了“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听到这个故事的艺术家们被深深感动,决定创作一出大型歌剧:借由一个佃户女的悲惨身世,展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时代主题。

主创团队经过认真讨论,确立了这出戏的总体要求:戏要写真实生活,音乐创作要具有民间的泥土气息和豪迈的民族气势,美术设计要有简单明快的民族风格,要搞成一部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大歌剧。

“方针定下来之后,我们一场一场地拉戏。我们谈定一场戏,贺敬之就去整理,结构好,写好歌词,交给三位作曲家谱好曲,再交给每个演员去练唱。”地主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曾回忆说。

排练有时在鲁迅艺术学院的操场上进行,看到的师生、勤务员、老百姓发现不合理、不够好的地方就大胆提出来,不少都被剧组人员采纳了。

如此细致创作了三个月,年4月,《白毛女》在延安上演。前后共演出了30多场,有的人连看几场,还有人大老远地从安塞、甘泉赶来看。

抗战胜利后,一部分鲁艺师生将《白毛女》带到了晋察冀地区,又演遍了整个解放区,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战争和土改运动的进程。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赵宇涛说,《白毛女》在群众中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因为它在群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创作。可以说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采用了西方歌剧的作曲手法,融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元素,对后期中国民间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者/来源:延安检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