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景掠影之医圣张仲景墓祠纪念地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南阳城东温凉河畔,占地约1.3万平方米,是誉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所在地,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年,医圣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九级踏,迎面而立的是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西南而立,展翅欲飞,象征着方位和吉祥。在宏伟壮丽的金黄色琉璃瓦的映衬下,正门上方郭沫若先生于年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步入门庭,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巨大的照壁,是由一块完整石料制成的,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照壁的正面刻写的是已故中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照壁的背面刻写的是张仲景亲自拟定的《伤寒杂病论》序,文中陈述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后相映,浑然一体,使人在肃穆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进入祠内,是十大名医塑像。东西廊房各长百米,东廊为介绍张仲景一生学医求教、行医疗疾的仿汉画石刻百余幅,西廊房里有我国远至神农、黄帝,近到明清的各代名医石刻画像和小传幅。过长廊是山门,过山门后就是医圣长眠的墓地,汉代风格的拜殿和墓亭前后攀连,结为一体,给人们清雅肃穆之感。墓前有清顺治年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陵墓时所立石碑,高8尺,上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头,代表吉祥如意,墓顶有一莲花台座,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

绕过墓亭,穿过过殿,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建筑便展现在眼前,这是医圣祠的大殿及东西偏殿。大殿两侧有一副对联格外醒目,上联是“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下联是“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大殿内陈列着《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及国内外医界同仁捐赠的文献资料。东、西偏殿内陈列着从医圣祠出土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医圣祠的“三宝”:一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针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

陶人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比宋代针灸学家王唯一主持设计的针灸铜人要早将近一千年,其艺术价值也很高,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针灸陶人复制品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二是国家二级文物东晋成帝咸和五年()所立医圣张仲景墓碑,碑文雄伟潇洒,线条流畅细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三是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神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米伯让遵照先师黄竹斋的遗愿,将其赠送医圣祠珍藏,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

医圣祠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智慧之光。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深深地怀念医圣张仲景,前来医圣祠拜谒朝圣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随着世界中医热潮的不断兴起,中医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尊崇,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已成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联系的桥梁,正在以独特的优势和风格屹立于医学之林,为全人类造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