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欧洲和中国古代的差

引言

在纸张上用活字印刷的技术,与在羊皮纸上抄写手稿相比,在西方从15世纪中叶起标志着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在中国社会中却是以迥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公元9~10世纪时,一种迅速而廉价地印刷某些已纂就文献和图像的方法之传播,其影响在那里似乎并不像是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事件,虽然从全面权衡,其后果从来都不比印刷术在欧洲传播的意义小多少。但这种差异是完全有根据的。欧洲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代中,便从中世纪的那种在罕见而又珍贵的载体上的抄书,过渡到了刊印书。

欧洲在12世纪时,才熟知从伊斯兰地区进口的纸张,但于13世纪末便开始自己在意大利造纸,而于年左右又非常热烈地欢迎雕版印刷术,并于~年间成功地使用了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可中国社会却经历了一种既进步得很快,而又性质不同的发展。对于翻印文献是必不可缺的纸张,在中国从汉代末年起,就变成了文字的普通载体(中国最早的纸张,是从被断代为公元2世纪的古老汉墓中发现的)。使用载有文字或图案的石碑拓片(用湿纸作拓片,然后再晒干、上墨和利用涂刷法在纸上翻印),在中国文明的所有地区,至今仍是获得雕刻图像,或著名书法作品的最真实而又廉价的复制手段,它主要发展于汉代和木版印刷术的初期。

▲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张

此外,印版也是可以使人通过翻印而获得文字印迹、图案或宗教神像的印刷品。出现在8世纪期间的木板印刷术,就如同是这两种方法(拓片和印版)的结合一样。现知的最早例证,应断代为8世纪末叶,即于敦煌发现的那些带有短文的佛教画,此外还有保存在日本的那些很可能是于~年间在中国印刷的巫咒。在其中包括刊印于9~10世纪的大批刊本文献的敦煌文书等特藏中,以木版印刷的第一种重要文献是一部《金刚经》,它已被断代为年。在近期也发现了其他一些刊本文献,其中两种来自吴越国(长江下游和浙江),并被断代为和年;另外一种被断代为年,发现于杭州。在这个时代,木版印刷术在四川的红土盆地,以及从杭州延伸到长江下游平原上的、非常商业化和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变得用途极其广泛。

▲木板印刷

人们从9世纪起,就在这些地区发现了有关秘术的小书、历书、佛经、书典、民用简明全书、初级童蒙课本、为科举而使用的范文集、史书等等。中国可能是受刊印宗教文献之需要的启发,才产生了一种技术,我们有必要在此强调最初应用这种技术时的商业和民间特征。对此,统治阶层和文人阶级,都毫不迟疑地利用了这种新的印刷方法。在冯道(~年)的倡议下,已经于~年间奉钦命在开封刊印。~年间也在四川刊印书籍。以后,佛经于~年间在成都刊印。它们共包括部,分成卷,系用两页一版的13万块雕版印刷而成。从年起,木版印刷术被用于四川的第一批纸币的印刷,以及所颁布的诏令和官方律令。

年,医药书为了其传播而被校订和付梓刊印。木版印刷术可以使人以准确的方式翻印文献的手写文字和图像,因而于10世纪期间蔚然成风。它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所有地区(中国、日本、朝鲜、越南),都保持了一种优势地位,一直到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以及19世纪在西方发明的机械印刷术人华为止O然而,活字的发明在中国要比欧洲早得多,东亚国家可能在使用木雕版的同时,也使用了活字印刷术。中国对于活字的首次记载出现在一部笔记中,此书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了科学和技术史,这就是年出版的沈括的《梦溪笔谈》。此项发明被归于沈括的一名门人毕昇,而且还被断代于~年。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在蒙古人占领中国南方期间,王祯在其发表于年的《农书》中,就提到了使用锡制活字,同时还建议使用一种旋转盘,以在其中排列按韵分类的活字。但现知最早的大规模活字印刷,则发生在朝鲜,它是在中央政权的倡议下,于~年间完成的。年共铸造了十万个汉文方块字,在15世纪期间又完成了其他几次铸字工程。江苏无锡的两大印书家族安氏和华氏都使用铜铸活字。在年,卷帙浩繁的故事集《太平广记》,就是用活字印刷出版的,它当初在10世纪末曾以木版印刷过首版。

在一个稍晚的时代,康熙时代的插图巨型类书(共包括近一亿个方块字)《图书集成》,也于~年间用活字刊印。所以,汉族文明圈中的东亚(但也包括受汉人影响的附近地区,如维吾尔族人、藏族人、蒙古人、满族人,他们都曾使用过拼音字母)在11~18世纪期间,都有过一种独立于欧洲的活字印刷传统,而且其技术上也有差异,因为中国的活字印刷不包括印刷机。如果大家通过其出版物的规模来判断,那么这种传统就远不应被忽略。但活字很少能有机会在机械印刷术发展之前在中国文化圈地区取代木版印刷。

▲活字印刷的字块

事实上,如果说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显得如同是欧洲的一大重要发现,因为那里的几百个字母就足以印刷一切可能存在的文献了,那么它在一种其财富之一恰恰正是其文字符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社会中,却不会具有同样的意义。与大家通常想象的情况相反,活字印刷术在西方,形成了一种相对于木版印刷术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所有的进步都不能与这种较为复杂和巧妙的印刷术相媲美。西方印刷术的优越性仅仅是缓慢地形成的,直到19世纪实现机械化时,它才变成无可争议的了。

那时之前,它始终是一种相当缓慢而又昂贵的印刷文献的手段。利玛窦于17世纪初叶指出,中国的木版印刷工匠用于刻写其木版的时间,不会比欧洲活字印刷工用于他们每页文字排版的时间长。木刻版可以被重新刻写、修订,并与后来的活字印刷形式相反,可以在库房中保存下来以供再版使用。欧洲印刷术的传播,是通过作品传统的日趋贫乏表现出来的,因为出版者不可能冒险出版一些不能确保相当畅销的书籍;而中国的木版印刷在操作方面,要远远高于15世纪欧洲洲的木版印刷术(由于印章技术和拓片艺术的成果,同时也是由于使用了特殊的纸张,而使需要印刷的行文在背面以倒置出现),它的最大优点是成了一种不太昂贵和使用很灵活的印刷手段,而且不需要巨额资金。因此,从10世纪起,它就使人能够获得数目极多的印刷版次,甚至是印数有限的、以私人或官方名义完成印刷的版本。

▲活字印刷术

此外,一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是,图画在中国文化圈的地区中,与木版印刷文献同时发展起来了;而插图在西方的刊本著作中,则是较晚的时代才变得常见。从木版印刷术的初期开始,大部分中国书籍都是植物志及技术、考古和建筑术的论著、小说、宗教经文……它们都配有有时质量极佳的插图。木版印刷文字和插图,在11~13世纪时取得了巨大发展,在万历年间(~年)达到了顶峰。在这个时代可以印刷一些三色、四色,有时甚至是五色的套色图版。尽管其中的某些差异取决于技术和文化传统,取决于它们各自特有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但这也解释了这种技术在东亚和欧洲,为什么未曾经过同样的发展道路。

结语

无论如何,中国在印刷文献和图案方面,要比欧洲先进年的时光。人们可以认为,直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量还要多。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中的文字传统(以碑铭、稿本和木刻本书的形式出现),会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