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读书会藏在印章中的上海历史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index.html

“上海印记你知道吗?”读书会现场在博物馆里找灵感,去历史的长河中探索文物背后的价值。我国之宝——印章,大大小小,精彩各异,曾常出现在各个文人墨客的书画作品上,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光辉印记。印记即印章盖过的痕迹,这些印记中,有多少是在上海出土的?又有多少,在上海留下了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呢?

孔品屏著《江南印记》3月3日,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的行知读书会正式开启“文博淘宝季”系列活动,第一站邀请到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孔品屏做客,从“上海出土的印章”讲起,让“上海印记”刷新人们对上海历史的认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发现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印章23枚。这些印章出土发现的地点分布在松江、黄浦、青浦、川沙、奉贤五地,时代则涉及汉、元和明。数量虽不多,但对于上海史、对中国印章史、印学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上海水牛”黄杨木印从一方以“上海水牛”为钮制的黄杨木印与另一方同出的“丁丑进士”同文石印开始,孔品屏揭开明代上海朱氏家族的历史。朱氏家族在松江府里面是一个望族,家族充分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中,朱家举人辈出,每一代人都有中举当官。“上海水牛”于上海出土,以上海水牛为钮制的一方印章,内容是“丁丑进士”,“丑”就是牛年,“丁丑进士”的主人即朱豹,他在丑年中了进士,然后就用牛作为钮,刻两方同文印。他的儿子名叫朱察卿,为人豪爽好友众多,所以父子俩的用印就非常多。

从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不同材质的印章共计九件,同时出土的还有“平安家信”印章;以及墓主人父子的自用印“朱氏子文”、“青冈之印”、“朱察卿印”等都是出土于丽园路。

木刻的“平安家信”,是用在信札上的,“它并不是代表我的印信,而是传递一种我寄了一封信给家里,盖一方印章”,与北宋时候的“家书万金”相似,都是用黄杨木,刻之深,壁之薄,需要匠人精准高超的工艺,这种工艺称之为直刀深剔,就是刀的直刃与文字到底面是垂直90度,与现在刻印的斜坡完全不同,这种工艺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明代。以及木刻的“朱氏子文”,是朱豹的用印,朱豹字“子文”,号“青冈居士”。孔品屏打比方说:“我叫孔品屏,我可能会刻很多孔品屏的印,比如‘孔品屏印’、‘孔氏品屏’。”

朱豹之子朱察卿除了模仿汉代模样的玉印外,值得一提的是,“朱察卿印”,印钮模仿汉代私印当中的熊钮,“好像是翻铸的一样,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特别的,真的很少见。在明末那个时代,朱察卿居然可以拥有跟汉代的印章这么相像的,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孔品屏说道。

还有一种是边上是有孔,用带子穿进,叫穿戴印或者双面印,顾名思义可以穿戴,且两侧有边款,这就说明它已经突破了周经的时代,儿子时代的篆刻家比父亲时代的篆刻家又往前推进了,这种所凿出的边款代表了篆刻技艺的更进一步。

这些印在印材选择、印钮雕刻、印文篆刻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可视为明代匠人精工妙手的代表。

石印划刻的“周经篆”三字,是“篆”,不是刻,揭秘了两方印的篆稿人——周经。因石印使用石材刻印的时间较早,使其在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铜“禄合”印在“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出土的北宋“禄合铜印”价值深远。首先,它是少见的、有明确年代下限——北宋中期的实用器;第二,该印形制特别,串联起了唐宋两朝的私印形制,同时为宋元私印样式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印文风格延续隋唐以来的小篆印风。这枚寓意吉祥的私印的出土,对于重新厘清宋代私印有着标准品的意义与价值。除了印本身,印迹也是印章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