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中国本期专访丁晖明绘画作品展书

丁晖明简介

丁晖明,男,年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年毕业于安徽省滁州学院美术系,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广军、谭平、高荣生、马刚等诸位先生,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生班,师从刘进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铜陵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多次入选由国际、国内权威机构主办的大展,并被多家博物馆、学术机构和个人收藏。近年来致力中西绘画融汇、贯通的研究,尤其是版画与现代水墨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是一位极具创新能力的艺术家。

《一代宗师黄宾虹》×97cm

“游观”的智慧与黄宾虹的师造化说

文/丁晖明

师古人,师造化,以六法丹青、五笔七墨揭示天地万物之美,从而表现“浑厚华滋、刚健婀娜”的审美至境,是黄宾虹中国画艺术的基本工夫进路。其中,师造化是极为关键而又常常被人们忽略或误读的一个环节。

《米脂印象之一》44X40.8cm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黄宾虹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2]他认为绘画史上真正的大家,是在师造化的过程中得以修正而成的,而地域因素又对画家风格的形成给予重要影响。他说:“要之大家杰出,诣臻神妙,多师造化,几于化工。其最著者,如荆浩之写太行山,董源之写江南山,米元章写京口江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水,诸如此类,又因其所居之地,朝夕目睹,各有不同,一一施之于笔墨。”[3]他又引黄公望《写山水诀》一文说:“师造化者,黄子久谓,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但当模写记之。李成、郭熙,皆用此法。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4]他认为明清以来近三百年“四王”一系山水画的苍白柔弱无生气,不仅是技法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丢弃了唐代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徒事临摹,只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他谆谆教诲弟子:“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地去体验大自然的。徒画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5]

《米脂印象之二》44X40.8cm

在20世纪中国画诸大家中,黄宾虹是师造化的典范。他一生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山,四登岱岳,登临天台、庐山、武夷、峨眉、青城、衡山,泛舟长江、洞庭、太湖、漓江,足迹遍齐、鲁、燕、赵、闽、浙、滇、粤、巴、蜀。特别是年,游浙南雁荡山旬余;至年,居游四川一年;年,继年之后第二次赴桂林讲学游览。这些都是对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决定性影响的壮游。黄宾虹自述:“甲戌、乙亥、丙子三年中,游蜀、粤归,得写画稿千余纸,观故宫名画,寒暑无间,数以万计,因采各家所长,出以己意,昕夕点染。”又说:“自清叔季,旅食沪上,欧美人出其雄资,搜罗唐宋古画,四方至者真赝杂出,得以甄别、选录、临摹……参悟笔墨,既师古人,兼师造化。因游粤、桂、荆楚、齐、晋、燕、赵、川蜀诸山水,手挥目送,未尝一日间断也。”[6]通过师造化活动中不间断的持续探索,黄宾虹把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契合,写生忆绘,积稿盈万,不仅成就了他卓然独立的山水画艺术,而且开拓了中国画的创新求变之路,重建了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术架构。

《米脂印象之三》44X40.8cm

梳理黄宾虹的师造化说,不能把其和现代写生论混为一谈。在当下的美术理论思考和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中,“写生”是一个存在诸多歧义和争论的概念。一些论者认为年代前期李可染等人的临场对景写生实践“拯救了国画”,因为这几个人年举办的写生展让民族虚无主义者看了之后口服心服,中国画不仅由此免遭覆灭的命运,写生还成为李可染为中国山水画革新开出的一剂良药。另一些论者则由李可染而黄宾虹,由师造化而写生,将黄宾虹的师造化说和现代写生论联系起来。[7]黄宾虹师造化说的与现代所谓写生论有着本质的不同。现代写生论的“写生”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临场对景描绘的具体学习和创作方法,而师造化则是中国画艺术整体工夫进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早在年代傅雷即有明确的解释:“即师法造化一语,亦未可以词害意,误为写实。……师法造化之真义,尤须更进一步: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饱游饫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具神奇,造化自为我有。是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终生课业。”[8]

《米脂印象之四》44X40.8cm

与其将师造化和作为具体学习和创作方法的写生联系在一起,毋宁说黄宾虹的师造化说从根本上重建了中国画传统“游观”的智慧。

《老屋夕阳》44x40.8cm

“游观是人的本体之观,是宇宙本体的物象之原,神遇而迹化,融合无间、天人合一式的体验路径。”[9]从核心观念上说,黄宾虹的师造化正是这样一种体验路径。“游者,游心太玄,游目骋怀;观者,俯仰往还,心亦吐纳。”黄宾虹说:“大凡游览山水,一丘一壑,必先考其志乘,详其遗轶,诗词之歌咏,人物之荟萃,而后有味乎山水之美景,得形之图画,以为赏鉴而永其传。”[10]他的游览活动总是与自身的生命体验和对自然的审美关照,与和天地万物的深层次对话相关联的。他说:“图画之事,肇始人为,终侔天造;艺成勉强,道合自然;悦有涯之生,致无穷之乐。”[11]他的游览和绘画创作诗更为此做了直接的注脚:“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雨中游青城》)“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东下不虚回。”(《题蜀游山水》)“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兴来木鹿亭中坐,着意西湖万柳春。”(《自题山水》)

《皖南山居图》68×45cm

在具体内涵上看,黄宾虹师造化的具体活动,绝非临场对景的客观描绘,不是固定视点视网膜成像的视域节选。“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再现,而是主体的自由创造……是对客体自然的超越,对视觉真实的超越,对主体生理局限的超越。”根据学生的记述和后人的回忆,黄宾虹的“写生”常常是一方面看尽各种山水的曲折变化;一方面则到了某处便发现某时代某家山水的根据,便十分注意于实际对象中去研究哪家哪法,同时勾取速写稿,并且以自然的无穷丰富,在实际的对象中去探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西方传统绘画的写生一定是临场对景的描绘,而黄宾虹的“纪游”山水,多是逸笔草草、简单勾勒的追忆之作。也就是说,黄宾虹的师造化主要不是临场对景的客观描绘,而是以“游观”的理路通过“目识心记”完成的。“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

《山村黄昏》68×45cm

另外从根本上讲,黄宾虹的师造化说关乎中国画艺术的最基础也是最终极的理念—绘画艺术的目的。黄宾虹说:“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题富春山图》)他认为:“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具在,何劳图焉?”确实,如果只是如西方绘画写生所言,临场对景的客观描绘,那么,艺术的意义又何在呢?师造化是人与自然和艺术家与描绘对象的视界融合。师造化使“本体之‘观’与物象之原相互敞开,互动共生,整合为一,是中国古典绘画意象世界生成的逻辑起点,是古典山水画创作的内在机制。”“游观”中的师造化,游是在时间绵延中轻松自由的挪移,观是动态整体有机连续的观照。经由“目识心记”的视觉经验的积淀,“物象的原比例结构经画家心脑的贮存与过滤而成为虚像,再经想象与情感熔铸为意象。”因此,黄宾虹认为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此句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

《阳光照在新安江畔》68×45cm

《三月桃花.十》68×68cm

作品欣赏

《从胜利走向胜利》×cm

《黄浦一页》×97cm

《神坛人物之三》44X40.8cm

《神坛人物之四》44X40.8cm

《神坛人物之七》44X40.8cm

《神坛人物之十》44X40.8cm

《关公》.8×97cm

《红脸人》.5×88.8cm

《记忆粹片》67×80.5cm

《柏的印象》×.3cm

与名家同行

4年与德雷诺夫人在巴黎国际艺术城

4年与朱德群在巴黎国际艺术城

年与冯远老师在国家画院美术馆

年与吴长江老师在中国美术馆

年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与纪连彬、何加林合影

年与著名画家李孝萱在天津

年与导师刘进安在炎黄艺术馆

名家简评

丁晖明在我院学习期间在对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当代精神方面即以出众,后,又能克服困难,始终思考创作的本质问题,并以实践证明,遂在全国美展获奖。至此,他的创作步入了成熟。丁晖明为人谦虚而好学,有追求而不趋从“时尚”,有毅力而心态健康。他属于中国版画事业的队伍中有朝气、有冲击力的一代,前景无量!

——广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名誉主任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

丁晖明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他对艺术充满了热情,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真挚的内心世界。他有很强的艺术功底,因此在传达艺术情感中得心应手,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探索精神,他不满足自己的固有定式,不断变换想法和语言形式。艺术特质是一个画家的立足之本,来源于作者的底蕴,丁晖明涉猎的画种很广,他的各种画作中都保持着自己的面貌,他能博采众长但不盲目相随,是值得赞赏的。多年来,丁晖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所获得的各种奖项足以证明这一点。

——高荣生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第五工作室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

丁晖明作品思想深度隽永,能及时吸收一些外来的东西,为己所用,所以构思往往前卫和新颖,近年他又用传统的刀法去诠释具有深刻革命思想内容题材的版画作品,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思路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人民性。例如,解放军进城睡马路的版画,还有黄宾虹等均在美术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章飚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安徽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

丁晖明是我省当今的实力派版画家,他涉及的木板、铜版和丝网版画都有出手不凡的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黑白木刻版画这方面成绩尤为突出,从他创作的“难忘的记忆”(全国第十届美展铜奖)到“村口巧遇黄宾虹”、“情溢经川”等,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版画的艺术形式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以线的疏密长短来塑造、来表现黑、白、灰,形成了一种古朴厚重的风格,同时让人们从画面中领略怀旧的情怀,我以个人的感觉他应该在黑白木刻想法的创作中继续研究下去,将此做的更完美、完善。祝他的新作不断问世。

——班苓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

《艺展中国》展出全国一线艺术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线大咖与全国艺术同仁、藏家、艺术爱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带最美的艺术展遍全国、走向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