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梅州兴宁叶塘镇河西村,往往会被村中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三堂四横结构的庞大围龙屋所吸引。这座房梁雕龙画凤,琉璃玻璃窗艳丽独特的围龙屋名叫磐安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正如它的名字取意“坚如磐石,安居乐业”一般,它至今保存完好,已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它有了新的使命。作为兴宁版画创作实践基地,磐安围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吸引来不少省内外业内人士参观游览。
木刻版画,是现代中国美术中最具革命性、影响力的一门艺术。粤东北小城兴宁素有“中国南方版画之乡”的美誉。这里曾出现过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版画家,并一代代传承至今,保有很强的生命力。
现如今,版画因制作较为复杂、作画时间长等原因渐失市场竞争力。但其别具一格的创作形式仍旧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近年来,兴宁市推动版画艺术活化利用,并结合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等,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缘起鲁迅
“第一代战士”近半来自兴宁
10月底至11月初,应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山西省武乡县文物中心、县文联、县书画协会等单位邀请,兴宁版画“太行行”精品展在武乡县下北漳举办。40多件版画精品,为老区人民献上了一顿精美的艺术大餐。
之所以邀请兴宁版画办展,是因为武乡县与兴宁版画有着不解之缘。在烽火燃烧的战争岁月,版画对太行山的抗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抗战时,鲁迅艺术学校副校长(代校长)陈铁耕,前方著名木刻家黄山定等老一辈艺术家在太行山上,以笔代枪,参与抗日、宣传抗战,创作了大量的版画艺术作品。
陈铁耕、黄山定都是兴宁人,他们与版画结缘始于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年8月22目,鲁迅先生邀请日本版画家内山嘉吉在上海举办中国第一期木刻讲习会,这标志着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起,参加此次讲习会的成员及其后受到鲁迅先生影响的版画创作者,被称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第一代战士”。
“第一代战士”中,罗清桢、陈铁耕、陈卓坤、张慧、钟步卿、黄山定、邓启凡、罗映球,以及稍后的王立、荒烟、张运辉等著名版画家都是兴宁人。
而他们,很多都与鲁迅先生有过直接频繁的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为中国第一个革命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之一,陈卓坤很早就得到鲁迅先生指导,走上了以木刻创作为主的革命美术活动。鲜为人知而弥足珍贵的我国第一幅鲁迅像就出自陈卓坤之手。
另一位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锋罗清桢,在年2月,与陈铁耕一起听了鲁迅先生关于“近代美术思潮”的演讲后,被激发了从事木刻创作的欲望。年7月,他将手拓自印的《清桢木刻画》第一集寄给鲁迅。从此,他俩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
在《鲁迅全集》中,收入了致罗清桢信达20封之多,是现代版画家中鲁迅复信较多的人之一。罗清桢的艺术成就备受鲁迅先生推崇,他曾有这样的评语:“擅长木刻的,广东较多,我以为最好的就是李桦和罗清桢”“罗李二人,其技术在中国是很好的”。
在“第一代战士”的影响和带动下,兴宁日益形成了“中国南方版画之乡”的历史地位。
长盛不衰
兴宁知名版画家层出不穷
在一块已复制铅笔画稿的椴木板上,今年77岁高龄的刘可为左手按着木板,右手握着刻刀,一刀一刀沿着画线刮刻木板,不一会大树的主干就被雕刻出来了。
兴宁版画非遗技艺传承人刘可为画版画至今已逾50年,他师从兴宁版画大师罗映球,见证了兴宁版画的成长。
40年前,为纪念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规范版画创作,促进兴宁群众性版画创作进一步开展,罗映球在兴宁倡导成立了以版画为兴趣的艺术家组织——清桢版画会。
清桢版画会影响至今,成为了兴宁版画家的摇篮。
版画跟其他画不同,是由画家本人自画、自刻、自印而成,难度相对较高。复杂、细腻的创作注定了它漫长的创作过程,一般一幅版画成型需要多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需要漫长创作期的版画,市场价值逐渐下降。正因为版画卖不出好价格,国内一部分创作人才随之流失。
但在兴宁,因为有清桢版画会的存在,从事版画创作的人才层出不穷。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兴宁的许多高中、职校艺术班都专门设置了版画课程。我从高中时代就开始接触版画了。”今年35岁的兴宁文化馆工作人员邓威是一名版画爱好者,他创作的版画作品曾在国内、省内多次获奖。
同样属于“80后”版画画家的袁炽彬,年已入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两年作品相继入选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和内蒙古“一带一路”版画作品展。“版画在市场上价格不好,但正因极少受到市场影响,得以较好地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据兴宁市美协主席、清桢版画会副会长谢景文介绍,目前,在世的兴宁籍版画作者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共有65位,市级美协会员中长期从事版画创作的有多位,活跃在美术界的版画爱好者有0多位。年长的国家级会员版画作者超过80岁,而年轻的才20多岁。
活化传承
计划打造“十里版画长廊”
周末,在兴宁文化馆版画展中,不少市民慕名前来观展。而楼下的艺术班,学生们正跟着邓威学习版画创作,一笔一画地雕刻,“妈妈牵着我的手逛公园”“我的家”等内容跃然板上。
“画版画好有意思,既可以学习绘画,也可以学习雕刻。”今年10岁的刘可茵埋头桌面,认真地创作。
兴宁版画得以长盛不衰,除了与清桢版画会一代又一代地培养人才有关外,还与兴宁市委、市政府不断活化运用版画分不开。
兴宁市出台了版画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对版画创作人才的奖励力度,在引进国内版画名家到兴宁开展讲座、培训班的同时,组织市内的版画创作人才外出学习。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两手抓,兴宁市鼓励更多艺术家从事版画创作。
同时,兴宁市也让版画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群体。版画创作是兴宁中小学校美术教师必备的绘画技能,学校内开设了版画第二课堂,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兴宁美协、清桢版画会的会员们也时常走进校园,宣传版画创作。
而兴宁市文化馆自本世纪初以来,坚持面向中小学生每年免费开设4期版画培训班。“我们利用寒暑假、周末开班,每次招收30到40人,一般半天就报满了。”邓威说,版画培训班已经成为兴宁文化馆的一块金字招牌。
随着兴宁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版画也得以再次焕发光芒。通过活化利用传统客家古民居,兴宁市将百年民居磐安围打造成兴宁市版画创作实践基地。今年5月对外开放后,这个集史料、作品展示、创作实践、交流体验、名家工作室等为一身的版画创作实践基地,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受到社会各界热捧。
“让磐安围成为兴宁版画参观、创作、交流中心,既能保护和活化利用古民居,又能弘扬兴宁版画,让两者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地域特色,成为兴宁文化的亮丽名片和特色窗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小娟介绍,磐安围(兴宁版画实践基地)是兴宁市“十里版画长廊”的开端。
结合“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的建设,兴宁市打造梅州“十里版画长廊”。“长廊融合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销售,版画基地的建设等内容。”何小娟介绍,“十里版画长廊”仍在谋划和设计阶段,接下来将充分利用版画等文化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实效,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在新的时期,版画有了新的使命。
撰文:张柳青黄佑鹏钟思婷
刘海阳张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