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起来(木版套色) 焦心河
中国美术馆藏
“新年画”最早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新年画是艺术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找到的一种扩大抗战宣传的工作方式,其早期探索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术大众化的自觉。在延安解放区,组织新年画生产创作逐渐成为扩大抗战宣传的工作方式。有效地组织和印制新年画,成为宣传抗战、成立新中国的模范文艺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发扬。新年画吸收了民间传统年画的一些要素,一为配合传统节日民俗而创作,在节日期间大量发行进入千家万户,作品中需有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二为满足老百姓对丰收多子等愿望的美好期盼;三为颜色鲜艳多彩。实际上,新年画就是因民间美术的介入而创制的现代美术的特殊样式。
因条件和原料所限,解放区艺术家多数从事木刻创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后,这些从事木刻创作的艺术家,同时创作以欧洲木刻为主的风格,和以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为主的风格。其中,以欧洲木刻为主的风格通过对民间美术形式的部分吸收,改变了解放区木刻版画的语言使其更为明朗单纯。后者则以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风格为主,如“新年画”和“新剪纸”等,除了在民间美术的典型图式上多有借鉴之外,还照顾了农民的审美理想,如吉祥的寓意,代表作有力群的《丰衣足食图》。也就是说,以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为主的风格如“新年画”的创作,在形式上更多依照民间形式(造型基础还是西方素描),而将其内容改造为以表现抗战、新中国成立等现代性追求的如识字、卫生等“新”内容而不是封建迷信。
新年画既能大量印刷又能真正地深入民间,其创作有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方面能够反对日本的奴化思想,粉碎其政治阴谋,动员广大人民的力量参加抗战。另一方面是对农村封建落后和愚昧的意识进行改造,提高大众的政治文化水平的启蒙工作、推进科学思想、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大约在年底,国统区、解放区的晋察冀边区和陕甘宁边区的艺术家同时对民间传统年画进行改造,也就是新年画的创作。据版画家李桦的考证,年底在国统区,赖少奇在桂林对“抗战门神”作了初步的尝试。年“七七事变”之后,武强南关画店等旧年画画店创作的门神因加印了抗日标语被称为“抗战门神”,促发了赖少奇对于这类年画的改造。他创作的“门神”选择了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状元游坊”的形式,画面中一名穿着黄绿色军装的战士骑在马上,前方一大束象征丰收的稻穗,下面一群拿着“庆祝抗战胜利”标语的妇女和儿童,将民间趣味和抗战主体紧密结合起来。年冬,晋察冀边区的徐灵开始借鉴民间木版年画手法刻制门神。徐灵吸收民间年画“天官赐福”的形式,刻了装饰性强的《抗日光荣》和《立功报喜》等。之后阎素到河北武强专门学习民间年画的水印技法。几乎同一时期也就是年春节前,在延安最早探索新年画的是沃渣和江丰,他们突击刻制的新年画被鲁艺春节宣传队分发给农家,沃渣的《五谷丰登》和江丰的《保卫家乡》各套版印刷了40份。《保卫家乡》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具体收藏地址的新年画作品,中国美术馆即收藏有一份《保卫家乡》。在画面中,男子手持长矛,女人举着国旗,儿童扛着长枪,画面上方是四个大字“保卫祖国”。儿童胸前姓名贴上“儿童团”三个字较为醒目。以三个不同性别和年龄身份的主体说明“全民抗战”的主题。
年临近春节前,“鲁艺木刻工作团”根据党的指示,一边开展新年画创作,一边筹办印年画的工场。短时间内,队员们刻出了几幅新年画作品,分别是罗工柳的《积极养鸡,增加生产》、彦涵的《春耕大吉》和《保卫家乡》、杨筠的《纺织图》、胡一川的《军民合作》《开荒》和陈铁耕的《抗日人民大团结》。他们用简陋的印刷工具还突击印了一万多张套色新年画。这批新年画被带去农村集市上售卖,抢购一空,说明木刻工作团新年画创作的巨大成功。彭德怀、陆定一曾分别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之后增派人手正式成立晋东南前方鲁艺分校木刻工场,作坊式的生产为水印套色木刻的印刷宣传创造了条件。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新年画创作掀起热潮。年冬,鲁艺美术研究室专门成立年画研究组,推动年画创作。到年冬,为配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春节期间开展拥军爱民活动,鲁艺美术系印制新年画40余种6万余张。如江丰的《念书好》、张晓非的《识一千字》、戚单的《读了书能写又能算》、沃渣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古元的《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讲究卫生人兴财旺》、彦涵的《军民合作抗战胜利》《纺纱织布》和力群的《丰衣足食图》等许多在新年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就出自于对年春节的准备。这种成功来自于对老百姓欣赏习惯的尊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