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工作室永远是最重要的地方。
每天,一件件亲手制作的作品在这里诞生。那个或整洁、或凌乱,或古朴、或时尚的小小空间,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于是它们也成为了手艺人的一部分。
今天,为大家呈现4位手艺人的工作室全景展现,以及带你们认识陪伴他们的“十八般武器”长什么样子。
田雄工作室
田雄版画工作室位于国柱创意七号空间内,一处钢筋混水凝、铁皮屋顶建构而成的创意园。推开工作室的一瞬间,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裹着油墨味的木质气味。门口的长桌上错落的放着各种颜料和刻刀。
田雄的版画工作室里挂满了他的版画作品,有庄严的神像,壮阔的山水风光,还有充满家乡风情的景物......刀刻印压的痕迹和丰富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工作室的主人田雄,一个93年的小伙,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从事版画艺术。毕业后来到福州的他,也尝试了很多种可能,但还是放不下版画。还是在年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他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就是将一幅画所有的色版都集中在一块版上,随着板上每一个颜色被印掉后,将其刻除,木板中的画面不断递减,纸上的画面慢慢增加凸显,最终印出成品。
一张版画从在木板上雕刻上色,到纸上的最终呈现,一增一减中,是双方的对峙、碰撞,也是新生,这就是版画的魅力,亲眼所见更甚。
刘东工作室
刘东的工作室同样位于国柱创意七号空间内,这出闹钟中取静的一处山上,却仿佛和刘东的工作室“格格不入”。
来到工作室门口,来到门口,你就能听到金属在与锤子的对垒中,发出“哐哐当当”的敲击声。
进门口的锻打区,敲击的响声依旧回绕在耳旁,几个树墩子整齐的摆放着,上面放着一台固定铁砧的台钳。旁边则摆着一张车床,用于加工一些配件。
面对大门的一面墙上,成卷的铁线圈,T型铁毡整齐地排列;墙底下、靠墙的木架上还有桌子上一溜是各种模样的铁毡和锤子。
工作室整体错落有致,工具繁多,但整个空间却能保持的整齐有序,并恰到好处地安置了金工的十八般武器。
刘东个人金属工作室全景工作室的主人刘东是一名金工师,85后的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现代手工艺专业金属工艺方向。年,刘东在福州成立了个人金属工作室。年的时候,他把工作室搬到了这里。
刘东擅长打造各式各样的一片造银壶。一片造,就是将整张纯银片通过人工捶打而成——无缝对接。捶打过程十分漫长,如果中间有一锤稍微打重了,壶型就差了,所以对技艺的要求很高。
剪银板打壶身修壶嘴打制一把手作银壶至少需要数十道工序,选材之后开始压银板、剪银板、打壶身、出壶嘴、修壶胎、錾刻、打磨抛光......开始锻敲前,需绘制同心圆记号。每次敲完全部范围称为一轮,每一轮后金属只升起一些,每一轮都要退火,作同心圆记号、锻敲升起等重复的步骤,一件银器须经数轮至数十轮的反复锻敲后流程才能完成。
尽管如此,刘东依然热爱着这项工艺,每天的工作就是敲敲打打,却乐此不彼。
“冷月轩”
罗常征的“冷月轩”在仓山区金达路。今年,他趁着空闲将工作室从里到外修整了一番,门外“冷月轩”旁多加了块写着“藏珎金缮镖锔”的招牌。
窗外哗哗的流水声,室内响起的古筝乐曲,交织成一段动人的旋律。罗常征在工作室里开辟了一处喝茶把玩瓷器的地方,还专门安放了一个作品展示架,成为了朋友们的赏玩之处。
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两处供罗常征工作的老地方,左手边是锔瓷的地盘,右手边则是金缮的地儿,界限分明却又相互倚靠。
锔瓷的地盘金缮的地盘钻子、锔钳、镊子、钩子、钉锤......这些锔瓷工具都被整齐有序地挂在墙上,方便取用。
锔瓷工具不同于普通的修补匠人,罗常征补的不是柔软的衣物,而是硬邦邦的瓷器,也叫作“锔瓷”。锔瓷,可以对付冲线,修补磕口,包覆口沿。在瓷器没有粉碎成渣的原则上,都可以通过锔瓷还原器型。
为了将器物的价值和美感更好地表现出来,罗常征不仅仅局限于锔瓷,金缮、金工、包边、漆艺、镶嵌等等都被他收入囊中。
每次他都会根据器物的年代、器型、破损部位等,选择与瓷器气场最契合的方式进行修补,让瓷器臻于完美。
在这里,器物的残缺成为了一种完美。
憩物工作室
憩物工作室位于闽侯的一栋三层独立的小洋房,虽然只有毛坯结构,却洋溢着迷人的光和自然的气息。
一楼的“髤漆工作间”是这里的主战场,每位师傅们都在安静地忙碌着,制胚、调油灰、打磨、阴干、上大漆、贴蛋壳、再打磨、再上漆、多次打磨、推光揩清,至少经过二十几道纯手工的细致工序,一件作品才能华丽登场。
二楼是“漆息空间”,米色的帘帷,素净的墙,斑驳陆离,影绰朦胧像晕染开的一卷宣纸,轻轻打开,淡淡的茶香和曲韵四散开来。
空间的陈设也十分简单,一桌一椅,一几一榻,一帘一幔都设计得别出心裁,偶有的字画和桌上的雅玩,整个空间简单素朴,一览无余。也应征了那句话:雅室何须大,方寸之内,巧善为之,亦可令丈室纳沧海、尺案见桃源。
三楼是漆器产品展示区,做好的成品都会被陈列在这里。有梅花的笛风疏影,有芍药的雨底鸟声,有波光的夕晖潋滟,有白塔的月下清歌……迷离徜徉,浑然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