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现状,没有人选择留下,渐渐被遗忘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21/12/413808.shtml
俄罗斯影坛有一对兄弟,弟弟是才华横溢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被誉为俄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不过,大他八岁的哥哥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就没有那么耀眼,直到康查洛夫斯基回归本土拍出这部《邮差的白夜》。俄罗斯北部一个村庄,远离陆地,只剩下几户居民,靠领救济金生活。尤哈是唯一的邮差。每天帮居民定好报纸和面包,还有偶尔来的信件。尤哈和他的快艇就是外界和村庄的唯一连接。他喜欢的女同学带着孩子回到了村庄,这是尤哈的所有心事,他帮助女同学照顾孩子,期许能够用爱情改变这一层不变的生活。但是女同学只是为了卖掉房子带着孩子去城市生活。而,尤哈一层不变的生活还是被改变了,他快艇的的发动机被偷了……电影《邮差的白夜》,获得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这无疑是导演在好莱坞事业结束之后,推出的最精良、也最有魅力的作品。电影用极其平缓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逐渐消失的村庄的故事。一个小村里的故事,废弃的房屋、渐老的居民、无望的生活,生活虽平静,却并不枯燥,似乎每天都有故事发生。导演用这样一个普通的邮差的故事,试图为这样存在过的村长留下一点痕迹。当年轻人奔向都市,老人慢慢去世,也便不再需要邮差,村庄存在过的痕迹,只留在电影里。所以有的网友评价说:俄国新旧制度变迁带来的伤痛,年轻人奔向大城市独留像邮差那样的老人守在惬意的村庄,怀旧的同时也在向往着新未来,可又如片中那只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有的网友说:北方的村镇,木刻楞房子,平静的湖,无时无刻不让人想到秋天的大东北。电影里有一幕,邮差对女同学的儿子说:以后长大做邮差吧。同行的醉酒老人说:“很快人们就不需要邮差了,没有人现在还会写信,都上网了。”邮差说:“不可能,大家永远都需要邮差,邮差又不是只会送信,你不能上网发面包吧?有些老人连船都没有,如果没有邮差,谁还会来这里,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如果村子没了,还需要邮差吗?”“村子不会一瞬间消失的。”其实村子是会消失的。对于这一副平静中透漏着死亡气息的景象,我们应该是不陌生的。对比俄罗斯的时代变迁,我们也有着毫不逊色的现代化进程,城市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逐渐走向消亡。年轻人都逃往城市了,只留下一些孤独如邮差般的老人和不能带走的孩子。一个惊人的统计,年之前,中国自然村落有超过万个,到年年底,已经不足万个,也就是说12年期间,超过90万个村落消失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平均每天消失村落超过多个。而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速度加快,这个趋势将会越来越快!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个正在消失的村长,石沟阳洼。村中的年轻人多数已经搬迁到外地,只剩下七户人家在此居住。人文学者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一书前言中写到: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为了民族的累赘,成为了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追求的负面?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为了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一想到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农民工,就有悲怆欲哭的感觉?村庄在消失,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下一个时代似乎还不知该如何做出适宜的措施。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所言:“拍电影的本质就是向社会提问”。《邮差的白夜》,便向当今社会提出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安置那些被现代社会的发展遗忘了的角落,该如何安放那些不符合“时代进步”游戏法则的区域?。影片中,包括邮差在内的绝大多数角色都是由村庄里的真实人物原生态出演。不存在任何表演,导演的镜头仅仅捕捉他们最自然的生存状态和最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现在所说的遗忘和消亡,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故乡。是邮差这样的人的生活,他们活着,忍耐着。外面的世界急剧变化着,而他们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只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这样生活,很多人这样生活。对于这些即将不复存在的印记,或许只有光影可以记录一二。就像同样拍摄时代变迁的贾樟柯说过:“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路过,给点个赞,谢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