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总结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组织编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近期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将对书中的5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载报道,宣传推广有关典型经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背景介绍
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河村坐落在《乌苏里船歌》中唱到的美丽的大顶子山下,与四排赫哲族村东西相望,在民间素有乌苏里船歌“船头”和“船尾”之称,但却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小南河村有户村民,因为是坡地、小气候,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养成了靠天吃饭、冬闲半年、随遇而安、不思创业的思维模式。小南河村发挥第一书记的“能人外力”优势,在三年时间里,从“花钱等救济,吃饭靠天收”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通过走旅游与产业互补互促的路子,摸索出独具特色、效果凸显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立旅游协会和黑龙江小南河农业旅游开发公司,调动全员参与,促进小南河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能人引领,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
1.规划引领定思路
小南河村因为穷,仍然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木刻楞房子,这些在村民眼里是不起眼的“破烂”,第一书记却透过独特视角发现了商机和财富,并最终确立了以大顶子山景区为背景、以饶河大美湿地为依托、以小南河村独特关东民俗资源为特点,打造“民俗摄影旅游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总体思路。从全域旅游的大视角,及时制定了《小南河民俗村整体改造规划》,确立了下一步民俗旅游村升级改造等文旅项目和小型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巩固提升。
2.党员干部齐带头
村“两委”不等不靠、立即行动,深入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对于观望户、反复户、懒散户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帮助解决疑惑。借资购置仿古花布、年画、窗花以及红灯笼等装饰品赠送给沿街百姓,打造了传统老作坊和两条古老街道作为摄影旅游基地雏形。村“两委”班子成员,翻磨盘、钉爬犁、挂灯笼,烘托出特性鲜明的老关东氛围,用行动来感染村民参与。
3.经济效益“来说话”
小南河村利用摄影人的资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