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革命战火与诗意人民艺术家力

前言

力群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始终以人民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及饱满的热情、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对山西美术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举办“革命、战火与诗意——人民艺术家力群的艺术世界”线上展览,通过展示典藏的力群先生艺术作品和文献资料,以此来研究和推广力群先生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坚守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以及力群先生崇高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品质,这正是我们今天美术事业发展所应该弘扬的。

力群先生出生于山西灵石县,在生活与绘画的坎坷艺途中,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投身革命、奔赴延安,以革命美术家的身份与理想走出来一条民族化的现实主义美术之路。20世纪30年代,他在杭州国立艺专发起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并积极投身“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活动,以艺术为刀锋抒怀着生命的畅歌,关切民生,折射时代;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投身民族抗日救亡的前线,救亡抗敌、立国兴邦,以“为人民大众而艺术”的信心与决心一次次深入基层开展抗日宣传,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受命在山西、北京美术前线开展组织和领导工作,为山西美术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繁重的行政工作外依然坚持艺术的独创性,呈现出大量鲜活而有价值的艺术创作。

在20世纪中国版画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历史负重、现实关切、时代印记、艺术本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直贯穿于百年中国版画的学术课题。作为20世纪中国版画百年发展的见证人与亲历者,力群先生始终站在中国美术的立场上进行创作,坚定绘画民族化的道路,他的艺术给予了我们在艺术实践道路上重要的当代启示与意义。力群先生的艺术创作从革命中走来,历经战火纷飞的历史岁月,到后期又回归平静与诗意,这即体现出艺术家一生境遇变迁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为时代和生活写照的精神追求。可以说,他的艺术是一种以图证史的珍贵文献,亦是再现历史、寄涵人文关怀、抒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载体。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将以此为契机,对力群先生的大量版画、书法、国画作品以及珍贵文献、手稿、遗物进行不断的梳理、研究和展示,希冀在对力群先生的研究工作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艺术家简介

力群:(—)原名郝丽春,山西省灵石县郝家掌村人,是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前驱者之一,著名的版画艺术大师。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力群的版画作品《黎明》《瓜叶菊》《林间》等被英国、法国等国家收藏。力群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我的艺术生涯》《野姑娘的故事》《马兰花》《我的乐园》等。

作品赏析

《采叶》黑白版画

13.9×9.6cm年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藏

《采叶》在这件尺幅不大的画面上表现的是穷苦人家的母亲带着女儿在采集树叶作为食物的场景,整体黑白对比鲜明,木刻线条单纯又变化无穷。画面中的人物脸部刻意没有做出细节描绘,以象征这一特殊人群而非具体人物。母亲伸手采叶,女儿将手提篮高高的举过头顶接树叶,真实的描绘了特殊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两位女性的身体都呈现一种“向上”的姿态,意在表现正值民族特殊时刻,物资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希望大自然馈赠的食物能使穷苦人家渡过“春荒”,人民努力的活着,期盼早日迎来光明。背景以三角木刻刀在木板上快速划过产生的肌理为衬托,以突出主体。画面左下角刻有:“5·21”以示时间背景,力群以当时在太原郊外的见闻记录了一个特殊的民族陷入危机、人民生活疾苦的历史时刻。年,正值民族危难关头,茅盾依照高尔基主编的《世界一日》的体例,主编刊印《中国的一日》,面向全国征稿。力群在其年出版的《我的艺术生涯》中回忆到:“我根据当日在太原郊外所见刻了一幅木刻《采叶》应征,描绘春天的到来,穷苦人家以树叶充饥,渡过春荒”。后来鲁迅先生见过此画后回信:“郝先生的三幅木刻,我认为《采叶》最好;我见他投给《中国的一日》,要印出来的……”。“中国的一日”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群众性的文艺创作活动,提倡的是将当日在中国各地所发生的事为对象,强调的是纪实性,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体裁进行“记载”,减少过多的艺术修饰,而这也正是中国文艺向“为人民而艺术”的一次转变。

●●●

当年高尔基号召写“世界的一日”,茅盾响应他的号召,决定年5月21日为“中国的一日”,向全国征稿。我根据当日在太原郊外所见刻了一幅木刻名《采叶》应征,描绘春天到来,穷苦人家以树叶充饥,渡过春荒。其刀法是摹仿苏联版画的刻法的。当我后来托曹白把《采叶》和其它两幅木刻寄给鲁迅先生时,鲁迅先生回信说:“郝先生的三幅木刻,我以为《采叶》最好;我也见他投给《中国的一日》,要印出来的。

——摘自力群《我的艺术生生涯》,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

●●●

关于力群的消息,使我很高兴,他的木刻,是很生动的。

——鲁迅(摘自年5月4日《致曹白的信》)

作品赏析

《延安鲁艺校景》黑白版画18.5×12.4cm年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藏

●●●

力群确有惊人的进步,他在技术上确已突破现阶段一切作品的水平。我们看了他的《昨日的教堂》(即《延安鲁艺校景》),俨如面对着柯罗特·莫奈的《里昂大寺》,那雄浑的气魄,用刀的泼刺,实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教堂背暗面的阴影,和下面人物马车的表现,极尽生动细腻之能事,我相信即使是留学外国回来的油画家,看了《昨日的教堂》也不能不叹服木刻画能有这样特殊的成就。

——摘自王琦《摘自漫谈全国木刻展》,原文刊载于年10月重庆《新华日报》。

●●●

他当过延安鲁艺的美术教员。不少名家是他的学生。

——黄永玉(摘自年《一个后学的祝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