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谱是中国古籍中的一朵奇花,它不仅为印学研究和艺术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推动了印章艺术向前发展。中国的印章,始于春秋,盛于秦汉,滥于六朝,宋元逐渐衰微。
印谱应该始于宋代,宋代印谱不像后来的印谱原印钤打,而采用木版印刷的技术,经木版摹印而成。宋代印谱的编集最早为北宋徽宗时期的《集古印格》。此外宋代印谱还有宋徽宗“敕撰”《宣和印谱》、王厚之的《复斋印谱》、颜叔夏的《古印谱》、姜夔的《集古印谱》、王俅的《啸堂集古录》等,但都已佚。元代印谱有吾丘衍的《学古编》、赵孟的《印史》等,也均未传。在之后元末明初的年间,印谱寥寥可数,这无疑给明清印人带来困境,于是印谱的汇辑势在必行。
印谱的原印、原拓虽然始于明人顾从德的《集古印谱》原刊本,但是随着此谱的不断扩版,又回复到宋人印谱木刻的传统。到了万历二十八年(年),范大澈集所藏古铜印,用原印拓成《范氏印谱》,成为印谱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才真正使得原印钤谱蔚然成风。
清代是中国印谱史上的又一个高潮,首先是吴观钧在康熙二十三年(年)编辑出版的《稽古斋印谱》,这是清初最值得重视的一部巨著。而乾隆年间,侨居杭州的篆刻艺术家汪启淑先后编著出版了《集古印存》二十四卷、《飞鸿堂印谱》五集、《汉铜印从》、《汉铜印原》、《退斋印类》等印谱共二十七种。他在印谱方面的诸多贡献应该说是划时代的,无论从编著的范围上、方法上、数量上、格局上都比前人有了长足突破,而他更有意识地开启并倡导专题印谱的刊行,这也影响了之后清代印谱的编著。
印谱按版本分,可以分为原印钤盖、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种类;按内容分,一种是鉴藏家将其庋藏的玺印及名家篆刻编辑成册,另一种是篆刻家将其篆刻创作汇辑成谱,这两大种印谱。随着印谱的风行,其种类亦更多,古印章除战国古玺、秦汉印章外,还有封泥、历代官印、西夏官印、元代花押印等也都收入到印谱中。而这些印谱中最珍稀的是存原作风貌的原印钤盖印谱,收藏价值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