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徐悲鸿评价李桦“精于镌艺,创导版画之最力者也。”
将艺术创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一幅幅激励人心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在他的创作中,总是充盈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以及独立的艺术精神,他立于现实之中,且勇于批判现实的不合理。——这只是李桦成就之一面。
毫无疑问,李桦不仅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奠基人之一,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他创建了中国美术教育中的第一个版画系并担任系主任长达33年,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对推进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做出积极努力。——这依然难以完全概述李桦的成就。
除此之外,认同中国画改革的徐悲鸿也高度赞赏李桦的中国画,作为杰出教育工作者的李桦在学生眼中是“老爸爸”,他与著名版画家黄新波之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些,都在“李桦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座谈会”的讲述中,还原一位骨肉丰富的李桦先生。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顾音海,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杨益群,学者、黄新波先生之女黄元,广州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吴武林,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邓耀明,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员院王坚,沙飞先生之女、学者王雁,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李浩,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乔丽华,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施晓燕,广州鲁迅纪念馆刘丹,广州鲁迅纪念馆彭雪芹,李桦先生日记的整理者李抗,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齐喆,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郑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吴雪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员蔡萌,浙江美术馆研究员刘颖等学者嘉宾出席纪念座谈会
李桦先生
诞辰周年,以何种方式再纪念?
年6月16日,上海鲁迅纪念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李桦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座谈会”。座谈会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及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主持,二十余位来自各地的学者嘉宾参与,主要总结李桦整个艺术人生历程,尤其围绕其与中国版画现代进程及革命建设的关系而展开研讨。通过他们的讲述,为研究李桦及他所处时代的版画艺术打开多重视角,拓展出新的研究途径,以此作为对李桦的纪念。
李桦生于年,广东番禺人,初学油画,后长期从事原创版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年留学日本,“九一八”愤而后回国。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是响应鲁迅号召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随军流转于湘、赣一带,举办抗战木刻展、出版利扬、推动木刻运动,曾发起和组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
年应徐悲鸿邀请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作品以传单形式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如《向炮口要饭吃》《团结就是力量》。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年负责组建中央美院版画系并担任版画系主任达33年,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国!》、组画《怒潮》(挣扎、抓丁、抗粮、起来)、《劳动后备军》《征服黄河》等。
李桦年作粮丁去后
李桦年作劳动后备军
在此次纪念座谈会上,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谈到,这个纪念座谈会有多方面意义,首先今年是李桦先生诞辰周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也是在今年推出……其次,李桦先生长期的教学历程以及自学西画、实践版画等均与岭南文化有所交集,并教出像郑爽老师一样成为著名版画家的学生,她又回到李桦先生家乡在广州美术学院长期任教,似乎冥冥之中又有重叠……这种渊源,令我们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纪念李桦先生显得特别有意义。在今天,我们主要是研究他们对版画的探索过程以及对时代精神的把握。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顾音海则说到,“去年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已经举办过纪念著名木刻家张望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会议取得丰硕成果。我们的研究非常灵活,但仍觉深度不够,所以与广州美术学院的合作其实是打开了另一扇窗,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此次‘李桦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座谈会’已是我们第二次合作了。”
深受鲁迅影响的“新兴木刻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李浩看来,“李桦先生特别高瞻远瞩,他给鲁迅写过一封关于中国艺术的信,主要讨论木刻基础、作家修养、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现代民族艺术发展、版画未来走向等问题。”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回忆起十年前举办“李桦先生诞辰周年的纪念座谈会”,仍觉得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大家知道鲁迅在上海最后十年当中,比较重要的贡献是倡导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指导和一些青年木刻家的创作活动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其中李桦先生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影响指导下,在这次新兴木刻活动中做出了诸多贡献。”
纪念座谈会上,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乔丽华着重讲述李桦和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木刻出版界的关系。“李桦大概是在年下半年开始跟鲁迅交流,那时上海突然发现李桦这样一批青年版画家,鲁迅见到李桦及他的作品表示会将其推进一些。年的10月,左翼漫画家黄士英、张谔编的《漫画生活》发表了李桦的作品,鲁迅和《漫画生活》其中一位编辑老师关系非常密切,我觉得李桦的作品可能是由鲁迅先生推举的。”乔丽华说。
李桦年作征服黄河
李桦年作一楼盖成一楼又起
李桦年作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在李桦的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及鲁迅推动他开展创作活动,包括个人创作、版画活动及展会等,尤其是当时影响比较深远的是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鲁迅在去世前11天,还坚持扶病前来参观,并在参观后感觉“非常好、完全出乎意料”。因鲁迅也有同样的观点:应多一些活动,引进一些优秀的国外版画作品。这次展览既起到一个典范作用,同时也体现出李桦的能力。此后李桦始终牢记鲁迅的教训,在木刻运动中担当起中坚力量,不断涌现诸多成果,并在抗战时期起到极大作用。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杨益群说到,李桦在抗战前已到广东首府南宁,在南宁开展抗日活动,后来广西随着抗战的需要,把首府搬到桂林,李桦先生就在桂林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他在桂林与黄新波一起创办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后来协会搬到重庆,桂林还是办事处,李桦与黄新波、赖少其等人组织工作,在桂林开了10次画展展出大概0多幅作品,除了在桂林组织抗战美术活动以外,李桦还到前线去写生,还开了前线写生展,当时在桂林影响很大。
透过抗战时期的中国,可以看到的是败瓦颓垣、残肢断体的烽火战场,流离失所的难民,穷凶极恶的敌人,亟待奋起的民众。这些既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也是这时期艺术家木刻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如李桦为体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代表群众呼声之力作《怒潮》组画:《挣扎》、《征税》、《抓丁》、《民变》,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使中国木刻艺术在人民中间广泛地引起共鸣,并为国际艺坛所赞扬,木刻运动从而发展得更加深入。
李桦英雄游击员纸本素描
李桦行书水墨纸本30.5×63
版画之外,对美的认知与探索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齐喆于年组织了一次李桦先生诞辰周年的研讨会。齐喆说,“如果单纯从版画家角度来讨论李桦先生,显然不够全面,李桦先生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版画创作只是我们观测他的一个维度。”
作为李桦先生日记的整理者,李抗在年开始接触整理李桦的资料。在他看来,李桦的创作比较多元,最早期的油画作品在杂志上能看到一些,版画则是他的创作主线,另外还有素描、速写、水墨画等,作品量比较大。“李桦在自己的整个创作脉络中,是保持相对独立创作的状态,包括水墨画,他在年跟卢荻的通讯当中,表达了他关于水墨画的诉求——他说水墨画应赋予它一些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却较少提到的文献资料:在整理李桦日记的时候,我就发现李桦对美术史的写作一直是很自觉而持续的,他在广州做木刻日报副版的时候,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对李桦的兴趣,源自一张经典照片,“这应该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最著名的合影:齐白石先生、徐悲鸿先生、吴作人先生、李桦先生……当初我不明白,为什么李桦先生能够跟三位这么有份量的人站在一起?”
在北京画院工作的契机,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