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餐外卖包装盒,俨然成为美剧外卖镜头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前有个美国人,
做了一个纸盒子,
盒子上画了一座塔,
然后,它就在美国火了......
喜欢看美剧的小伙伴有没有留意过:美剧里的外卖要么是披萨,要么是中餐,而下面中餐外卖的出镜率有点高啊。俨然成为美剧外卖镜头的正确打开方式。
▲安妮·海瑟薇在《爱情灵药》里捧着它▲瑞秋、莫妮卡在《老友记》里捧着它▲《生活大爆炸》的宅男们捧着它▲连动画片它都不放过在万圣节孩子们的cosplay造型上出现!
它被做成了包包!
▲纽约品牌KateSpade的一款包包它甚至还拥有了专属的emoji表情!
一张纸的巧思:完美的防漏容器
Perfectleakproofcontainer
火遍全美的外卖盒,然而最初的它是只装牡蛎的桶。
这个盒子名叫OysterPail,顾名思义,就是“牡蛎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盛产牡蛎(就是生蚝),街头随处可见卖牡蛎的摊档。但顾客买了牡蛎怎么带回家却一直是个难题,那会儿大家还要自带一个桶去。
年,一位叫做F.W.Wilcox的同学发现了怎么利用一张纸,折出一个完美的防漏容器。而这个发明很快被纽约包装商BloomerBrothers发现,开始应用来大批量生产“牡蛎桶”。
牡蛎桶的第二春:全美爆款外卖桶
Hotstyleoftake-outbucket
20世纪中叶,随着美国过度的打捞,牡蛎开始减产,价格也逐渐上涨,买的人也越来越少,于是大量的牡蛎桶就用不上了。
二战后,美国人越来越喜欢从餐馆叫外卖了,中餐馆老板发现,用这个桶装食物真是太合适了:可以密封,上面还附有铁丝把手便于携带,纸盒还有特殊夹层以免汤汁流出来,而且保温效果良好。于是这些用不掉的牡蛎桶就这样成功转型了,而空缺的外包装设计也迎来了一次整容。
白色方盒上印着类似宝塔的形状,俨然是一份“madeinChina”的既视感,而这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美国食品包装公司——Fold-Pak的设计产品。
从年至今,它横行全美中餐外卖盒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占据七成的市场份额,成了中餐外卖的经典款。现在去该公司的网站仍可以看到相关的介绍。
虽说在此过程中,除宝塔之外,Fold-Pak公司也曾设计过能代表华夏文明的龙形图案和代表福气的圆形图案,但这座宝塔始终作为一个经典视觉被广泛使用。
随着中餐在美国遍地开花,并成功跻身全美三大外来菜之一,整个美利坚的中餐馆都在用它做外卖盒,顺势火遍美利坚成为美式中餐的象征成为必然。年,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美国中餐发展历史的展,这个外卖盒也被请进了展览。
消失的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Disappearingmiracle
那么,餐盒上画着的是什么?黄鹤楼?中国某地的宝塔?其实,这仅仅是这家制作公司为了餐盒更贴近中餐文化和中国文化而画出来的虚拟宝塔,然而这其中却有非常大的讲究。
要知道在20世纪之前,西方人心目中最有名的中国建筑并不是万里长城,而是这个被冠名以“Pagodaitis!”称号的宝塔的前身——南京大报恩寺里的五彩琉璃塔(又被称为瓷塔,已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
南唐、明初以来,古代中国又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建筑高潮。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母亲马皇后而建造,历时近20年,塔高80米,建有9层8面。它曾代表着中国造塔工艺的最高水平,被后世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随着木刻雕版的印刷普及雕版印刷品中的书籍插图,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版画,这种雕版衍生的艺术之美开始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晚明时书籍插图版画发达,出现了一批擅长刊刻版画的能工巧匠和传世杰作,被著名版画史专家郑振铎称为版画史上“光芒万丈”的时代。
年,荷兰探险家、画家约翰·尼霍夫来到南京,在他的《中国出使记》一书中,放了这座塔的雕版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宝塔做了介绍,自此以后,这座塔就在国外流传开来,成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
此后,以这张版画为发酵点,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瓷塔热”,出现了很多“瓷塔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让人在宫廷里仿造了一个“山寨版”的“南京瓷塔”,也就是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而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更是将这座大瓷塔写入了童话《天国花园》,让欧洲的孩子从小就知道遥远的南京,有这么一座举世瞩目的大琉璃塔。
▲特列安农瓷宫·凡尔赛但有趣的是,尼霍夫将9层的宝塔错画成10层,而这直接影响包括“丘园宝塔”在内的以“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为蓝本设计的塔的层数!
▲丘园宝塔·伦敦所以,虽然这个远在美国的“报恩寺”外卖我们点不到,也得为大报恩寺点个赞。
▲年,南京启动大报恩寺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