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事,竟然发生在这个

据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等相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民国30余年中,全国各地及海外留学生组织的各级各类美术社团就多达余个,这在几千年的中国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数众多的美术社团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民国画坛格局产生了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民国初期的画坛,上承清代“以地别为派”的余绪,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地域性的绘画群体。就全国而言,民初有三大绘画重镇,即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域性绘画集群与绘画流派的形成,与绘画社团的大规模涌现是分不开的。

高剑父《英雄独立》年作.5×59厘米设色纸本

款识:时杰老兄鉴政。庚午秋月,春睡画院灯下。剑父。

钤印:肖形印、剑父

画面中,一只苍鹰栖于树枝之上,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睥睨苍生,张力十足。作品糅入了典型的西方绘画技法,在明暗、空间及透视关系上都有所表现。

说到京派绘画集群,人们马上会想到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这样的绘画社团组织。海上画派则成员众多,名家辈出,曾先后出现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宛米山房书画会、清漪馆书画会、东方画会、天马会、晨光美术会、艺观学会、蜜蜂画社、中国画会等上百个画会组织。而地处南方的广州,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高氏兄弟与陈树人等人的努力,为广州在近代画坛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清游会”“春睡画院”及“国画研究会”为大本营,分别形成民国岭南画坛上新旧两派艺术力量,他们彼此间的矛盾与斗争,共同推进了岭南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美术社团,共同构筑了民国美术发展的总体格局。

年宣南画社成员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合照

成立于年的“宣南画社”,是民国初期北京最早出现的美术社团之一。其建立时间早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研究会,为民国初期北京美术社团的创立开创了先河。

▌民国美术社团大量涌现的原因

民国时期美术社团大量涌现,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政治原因

从政治层面看,剧烈的政治变革让文人学者及书画家们无所适从,大批从满清政治舞台上退下来的前朝官僚和仕途受挫的文人,纷纷转而成为专业的或“票友式”的书画家,以书画自娱或谋生。而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个人政治前途的迷茫与失意,民国时期的书画家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求政治和艺术上志同道合的知音,更渴望在自己的组织内讨生活,书画家们结社组会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此外,近代兵燹战乱之中,大量珍贵书画文物遭受破坏纷纷流失,这也是促使画家结社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希望借助社团和群体的力量,在动荡时局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古书画文物。

如上世纪20年代初,吴法鼎等人在北京创办“古艺术保存会”,其主旨就在于“藉以研究和宣传中国古代艺术的价值,呼吁当局和广大民众珍视文物,保护文物”。年由黄宾虹、王震(字一亭)等人发起成立的“上海中国书画保存会”,更是以保存书画为己任。该会成立之初就针对“日人对我中华国粹,几购买一空,流于东海,不可胜计”之严峻形势,呼吁和号召国人“无论何国人士,以重价购我国粹,一概勿卖,籍资保存”。

王震《东坡试履图》年作×38厘米设色纸本

款识:东坡居士试履图。辛酉孟夏,白龙山人王震写于海云楼。

印鉴:一亭五十后作。白龙山人。来苏楼。海云楼

王震是“上海中国书画保存会”创始人之一,他中年以前学任伯年画法,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酷似任伯年,中年以后画风转向吴昌硕,晚年将任和吴的风格融为一体。因而他的作品既师法任伯年的传统,又得吴昌硕的笔墨,尤其是佛像和写照自成一家。

抗战爆发后,原先美术社团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相继沦陷,许多社团活动被迫停顿或在无形中解散,包括书画家在内的大批文化工作者纷纷西迁,疏散到西南、西北等地。为支持和宣传抗战,重庆、延安等地兴起了数量众多的木刻和漫画团体,这些美术团体,既推动了美术创作的繁荣,又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二,经济原因

民国美术社团的大规模涌现并呈较为集中的地域分布,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近代绝大多数美术社团集中分布在沪、苏、浙、粤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大中城市都是商贾云集的富庶繁华之地,而抗战爆发前,西南、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绝少有绘画社团的组织与活动。

其中上海一地美术社团的数量占据近代美术社团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上海自开埠以后,新兴的商业资本家和官僚买办热衷于书画及古玩的收藏,于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书画艺术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前来寻求发展的机会。

希望在上海淘金的书画人士众多,但对一般的书画家来说,想要在名流云集的十里洋场扬名立足,又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势下,客观上也需要有类似商业行会的社团组织以保障书画家的切身利益。由是,美术社团恰好充当了书画家和书画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加入社团组织,会员间的交流与切磋,既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又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市场信息,从而达到推销自己的目的。而数量众多的美术社团的成立,又反过来繁荣和活跃了书画艺术市场。

三,文化原因

美术社团的大量涌现,是近代中西文化全面冲撞融合的产物。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文化因素对美术社团发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传统文化及国粹沉沦之刺激,是民国美术社团大量涌现的文化诱因。20世纪之后,一向被人们视为国粹的传统美术却在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下节节败退,这深深地刺痛着书画家们的民族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重振书画艺术,以文化救国的决心和勇气。

年成立于北京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著的绘画社团,关于其成立初衷,《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说:“绘画为东方文化之一,我国具有悠久昌明之历史,自清季斯道中衰,民初日趋荒落,国际博览,有所征求,辄无以应。周肇祥、金绍城因与同志贺良朴、陈衡恪、萧愻、陈汉第、徐宗浩、陶瑢等,共谋挽救与发展,乃有中国画学研究会之发轫。”年9月,“南北艺术界诸君,感于无大规模之集合,不能有伟大之建设”,因而组织全国性的艺术协会,其《成立宣言》称:我们在四千年前便气韵生动的雕刻和绘画,然而现在,欧西艺术经过中世纪一场悠久的迷梦之后,他们的觉醒比我们先了四五世纪。中西古今对比之下,就有了强烈的心理落差,也自然意识到“这是我们应该觉醒的时候了”。年由郑午昌、谢公展、贺天健等人发起组织“中国画会”。关于该会的成立,《民国十九年中国画会缘起》一文中说:“在今日世界文化比较之情势下,无处不予我人以惭怍与愤奋之感觉。尤以我画界零落之衰象,而使我人益觉来日责任之重大,不能迁延苟且以相推委……日本为我国文化之犹子,虽格于其天性系统之差别,犹未能深肖,而其在国际文化上之宣传,每每以东方艺术主人翁自居,此最足使我人难避不自振作之诮者也。”

陈师曾《芭蕉秋菊》立轴×32.5厘米设色纸本

款识:秋风起,秋云委,芭蕉绿褪心未死。又看野菊到重阳,篱前黄昏残醉里。朽道人自题。

钤印:朽道人、师曾、别存古意

陈师曾是“中国画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他撰写的那篇《文人画之价值》的文章成为评价和理解文人画的重要标尺,同时也体现了陈师曾自身所追求的艺术理想。

其次,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为绘画社团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年,李瑞清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创办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开设中西绘画课程,揭开了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序幕。自此以后,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以及各级各类专门的美术学校相继开办。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30余年间,全国各地有各级各类私立专门美术学校及美术补习班近50所。国立的专门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和“国立艺术院”也相继创办。学校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美术人才,为美术社团的勃兴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综观民国美术学校与美术社团的发展,二者虽不完全同步,但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美术社团发展的鼎盛期,差不多也是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高峰期,美术社团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美术学校集中的地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

再次,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发展为绘画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舆论影响和传播途径。美术社团最新的组织动向、最近的活动情况、社员最新的创作和研究成果,都可通过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及时地播向社会,从而大大加强了美术界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迅速地树立自己的艺术形象,最大限度地扩大社团在美术界以及整个社会上的知名度。可以说,如果没有报刊杂志及近代传媒的繁荣与发展,民国时期相当数量的美术社团恐怕早就为历史所湮没,也就不会有近代美术史和文化史上如此精彩的社团现象的出现了。

▌民国美术社团的主要活动与贡献

为实现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的宗旨,各个美术社团开展览、办刊物、兴演讲、派留学,竞相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为民国美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积极举办美术作品展览会,促进了民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如20世纪2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两个著名的美术团体天马会和晨光美术会多次举办过大型的美术展览会,当时影响甚大的《申报》,对历次展览盛况都进行了较详细的报道,引起画坛和社会各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