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文|王鹏杰(四川美术学院讲师)
展览是为了做给人看的,一般而言,举办者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来观看,会致力于展览的传播。不管是学术还是商业展览,传播都是衡量一个展览成败的关键指标。这种展览观是中国进入20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此前,中国的艺术展多是文人小范围内的书画雅集,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展览。现代社会对信息的流动性有不竭的渴望,对现代艺术展览而言,宣传工作非常重要。考察民国时代的大众媒体,可以发现艺术展讯很常见,展览海报却极少见。个别展览设计海报,主要供报刊发表,实体海报鲜有流传至今者。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视觉艺术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很大。以张光宇设计的海报为例,年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广告海报很明显受到德国木刻的启发,也与在上海引发热潮的左翼木刻风格有密切关联。这时期,设计者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大多停留在“拿来”状态,转化还不充分。到了年,张光宇为“西游漫记画展”设计的海报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因素,将西方现代主义造型意识自然融入其中。自民国中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光宇设计美学的变化在同行中非常有代表性。
张光宇为“西游漫记画展”设计的海报
现代国人对媒体的敏感是自然产生的。海报、展讯、介绍性文字或短评,一般是搭配在一起发挥作用的。海报是展览给人的最初印象,力求形式明确、效果强烈或意蕴独特。民国时代,海报的宣传作用往往不会超过介绍性文字,展讯一般由褒扬性展评和部分参展图片相配合,而海报常常缺席。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即便在报刊上刊登海报,图版通常也很小,多是黑白印刷,色彩设计的重要性不如形式构成。相比印于报刊,供张贴的纸质彩印海报才是海报最佳展示方式,色彩、图形、字体甚至印刷的颗粒质感皆能被充分欣赏。有时海报本身就是精美的作品,吸引观众驻足观赏海报对实体展览也很重要。虽然起步稍晚,但中国展览海报的视觉现代化大致与欧洲现代艺术的繁荣同步。除了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立体派之外,苏联构成主义和德国包豪斯风格也深得国人推崇。
利西茨基年在苏黎世手工艺品博物馆举办的苏联展览海报
利西茨基(ElLissitzky)是苏俄前卫艺术的灵魂人物之一,他于年设计的苏黎世手工艺品博物馆苏联展览海报虽不像更早时那般抽象,但构成主义的视觉意识还是很明显的。海报上有苏联和俄国两种字样,目的是为了让展览在欧洲获得更多亲切感。海报中的字体是独立的形式因素,字体与图形的地位趋于平等,现代主义将所有视觉因素都纯化为形式因素后,字体也成了极重要的视觉材料。这一点在马里内蒂(FilippoTomassoMarinetti)年在特伦蒂诺举办的未来主义展览海报中也有体现,仅靠字体结构便实现了完整的画面形式。
马里内蒂年在特伦蒂诺举办的未来主义展览海报
约斯特·施密特(JoostSchmidt)的名作之一就是年在魏玛举办的首次包豪斯展览海报。这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展览海报,展示出包豪斯的实验风格,充分运用几何形状和醒目原色的组合关系。视觉因素虽简约,视觉内涵却很丰富,这是靠点、线、面的丰富组合关系实现的。海报上的线条和形状都有强烈的机械感和建筑感,这与包豪斯推崇的造型理念高度吻合。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种几何化的工业美学潮流在欧美和苏联都非常流行,虽然欧美与苏联所持意识形态不同,但都推崇现代主义(尤其是构成主义)的视觉原则。战后,现代主义趣味并未消沉,只是风格取向更多样,风格常被作为语法资源被自由使用。
约斯特·施密特年在魏玛举办的首次包豪斯展览海报
年在纽约举办的达达主义(—)回顾展海报,将展品和文本信息直接印在上面,在视觉上非常拥堵,这样密集的效果颇有达达主义玩世不恭的气质。橙黄色的“DADA”二字环绕在海报的边缘无限循环着,似乎象征着达达精神的永续。从视觉风格到意趣传达,这张海报都在和达达历史发生对话。海报不仅是视觉广告,也是获取历史感觉和文化体验的桥梁。达达主义者反战、反权威、反民族主义、反传统、反理性、反资产阶级、反资本主义、反艺术,这种价值观在战后进一步发扬光大。
社会主义国家设计的海报主要为国家服务,视觉上常常具有庄严崇高的气息,贯穿着集体主义式的乌托邦精神,具有强烈、刚正的美感,海报被赋予振奋人心的功能预期。与苏俄构成主义高度纯化的几何风格差异很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海报与此一脉相承,主要将中国民间的视觉因素注入平面形式中,构成主义意味较弱,颇有年画气息。同时期欧美展览海报体现出多样的追求,风格探索极为活跃。
中国现代艺术展展览海报上的“不准掉头”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之间的截然对立结构瓦解,资本和资讯以及美学风格的传播扩散不再有绝对阻力,全球化风潮使各地的审美方式趋于国际化(统一)和多样化(开放)。“文革”以后的中国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演变的,展览如此,展览海报也有类似的变化。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关于该展览的讨论和评价不知凡几,此处不再多言,重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