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隔百年的两位中外文学大家上海相遇

中国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鲁迅和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安徒生所处年代相隔百年,但两人却在新开张的·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相遇”了。在书局三楼,“大师对话——鲁迅与安徒生纪念展”正在进行中。现场陈列了鲁迅与安徒生的简要生平、部分作品封面,还专门挑选了两国艺术家演绎的鲁迅和安徒生各两篇作品《社戏》《故乡》与《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进行现场展示。

这是第五届鲁迅文化周的收官活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共上海虹口区委、上海市虹口区政府与鲁迅文化基金会于今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日)起,推出了鲁迅纪念日公众纪念活动、“脊梁——鲁迅与新兴版画传统”主题展、“左翼文艺与延安文艺”对话会、“大师对话讲堂”名师演讲会、“‘鲁迅与上海’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

鲁迅文化周于年发起,五年来吸引了国内外十余座城市代表,网上网下数百万人次参与,逐渐成为具有影响的品牌活动。

其中,鲁迅纪念日公众纪念活动作为传统纪念活动,自年起开始,延续多年。自年鲁迅墓迁建鲁迅公园后,每年在公园举行祭扫活动。年代中期以后中断,后恢复。

今年10月19日,在鲁迅墓前举办了纪念鲁迅逝世周年活动,由小荧星合唱团演唱以鲁迅先生《自题小像》中诗词为主题创作的歌曲《我以我血荐轩辕》,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仪仗队在鲁迅先生墓前敬献“民族魂”旗帜,各界人士分别向鲁迅墓敬献鲜花。

10月22日,“脊梁——鲁迅与新兴版画传统”主题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馆藏木刻艺术佳品,包括近现代版画原作及文献80余幅、当代版画作品30余件,几乎浓缩了中国版画近百年的历程。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鲁迅不仅以文字为武器,直指人心与人性,力图改变国民性;他还发现并强调了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激发民众自省意识,唤醒民族意识上的重大作用。鲁迅说:“用几柄雕刀,一块木版,制成许多艺术品,传布于大众中者,是现代的木刻。”

选择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作为展出地,体现了木刻文化的在地性和传承性——展馆米之外的长春路号,是鲁迅先生举办木刻讲习会的旧址,那里也是中国新兴版画历史的起点。鲁迅先生的最后十年在虹口度过,他的三处寓所都毗邻多伦路,在先生当年生活工作过的现场,再现新兴木刻运动发生、发展的场景,带给公众沉浸式观展体验。

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鲁迅,今年“大师讲堂+新书发布会”,邀请阎晶明和廖久明两位学者,就其新出版的专著《这样的鲁迅》、《鲁迅〈藤野先生〉探疑》,做了一场既有高度又通俗生动的讲座。鲁迅文化基金会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锡荣是特邀主持人。活动全程网络直播,由现场嘉宾回答网上提问。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所在的书局,是上海首家红色主题书店,也是上海唯一至今持续开业近百年不断的书店。这里是鲁迅先生过去常来买书和领取稿费的地方,在此共同追忆鲁迅史迹、品读鲁迅作品有着别样的意义。

今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虹口区正在建设红色文化示范区,上海的左翼文化也即当时的红色文化,与延安文艺是一脉相承的。今年“鲁迅文化周”特别策划了“左翼文艺与延安文艺”主题对话会,10月25日在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演播室举办,绍兴、延安两地同步视频直播连线。对话会邀请了国内相关研究专家以及出生于延安的左翼文艺家后代,就左翼文艺与延安文艺的传承关系展开对话。

“鲁迅与上海”知识竞赛则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普及四史知识、左翼文化知识、鲁迅文化知识。竞赛共分为三个部分“书里人生”“首在立人”“红色旗帜”。题库共有道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程序每次随机生成30题,每部分10题。每次答题结束后,系统随机生成一张“先生说”的海报,为参赛者带来一句鲁迅名言警句。

在为期三周的比赛时间内,共有近千人次参与线上比赛。17岁的获奖选手陈林孝表示,自己9岁开始阅读鲁迅,年获得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二等奖。在参赛过程中,不仅遇见了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更认识了作为革命家的鲁迅。“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鲁迅先生,对我们今天砥砺前行、树立文化自信有重大意义。”(文汇报如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