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东平县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fān)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kuàng)。
B.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hú)的盔(huī)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sù)整宿翻来覆(fù)去地睡不了觉。
D.徘徊(huái)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D
A.粗犷(kuàng)——(guǎng);
B.盔(huī)甲——(kuī);
C.整宿(sù)——(xiǔ);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B.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C.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绝别。
D.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C
C.“绝别”应为“诀别”,指再无会期地离别,死别。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B.“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表演的小品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
B
A.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后文的“开怀大笑”语义重复,使用有误;
C.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一叠”后)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D
D.“看到的第一眼”语序不当,应改为“第一眼看到的”。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D.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
B.“笑着”“走着”之间的顿号应为逗号;
故选B。
6.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人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
D.“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故选D。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地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A.从高到底B.从静到动
C.从近到远D.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8.文中“我拔何首乌”表现了什么()
A.表现“我”小时候很幼稚,容易相信传说。
B.表现小时候“我”想吃何首乌成仙。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说明“我”小时候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9.选择能够准确体现加点词“也许”意思的一项()
A.表达了“我”的极度不满的心情。
B.表达了“我”非常气愤,懊恼的心情。
C.表达了“我”
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D.表达了“我”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认真思考的心情。
10.“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对这句话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是会来的。
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它们。
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它们告别了。
D.对百草园做最后的告别,因为”我”从此再也没去过那儿。
7.D8.C9.C10.B
分析】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前一个“不必说”后面,描写的是百草园的植物;后一个“不必说”后面,描写的是百草园的动物。这是百草园的全景。“单是”后面点明了百草园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是百草园的局部。所以写景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故选D。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前文可知,我拔何首乌的原因是“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出于儿童好奇的天性,我才会“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甚至因此弄坏了泥墙。“拔何首乌”这一行为为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又增添了很多情趣。故选C。
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联系前文“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可知,三个“也许”后面是作者对家人把他送到书塾原因的猜测,但最终也没有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结果就是“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将再也不能从百草园中得到快乐了。所以三个“也许”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疑问、猜测和无奈。故选C。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作者在“蟋蟀们”和“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冠以“我的”,表现了自己与百草园的这些动物和植物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Ade”意为再见,作者虽然万分不舍,但也不得不与这些“玩伴”说再见,离开百草园,开始私塾的学习生涯。故选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散步》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表现“我”孝敬母亲的一个细节是()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B.我决定委屈儿子,我说:“走大路。”
C.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说:“还是走小路吧。”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2.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说明了()
A.母亲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D.母亲想看看鱼塘的景色。
13.第⑥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A.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D.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
14.下面对选文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B.“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D.“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双面性格。“在外面听我的”,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11.B12.C13.A14.D
A.体现
是“我”对家庭的责任,并非只是孝敬母亲;
B.“我决定委屈儿子”是因为“我”要顺从母亲,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敬;
C.体现的是母亲对自己孙子的疼爱;
D.体现的是母亲对“我”的信任;
故选B。
A.“原则性不强”错误,母亲迁就孙子,是对孙子的疼爱;
B.“老人没什么主见”错误,老人之所以改变主意,是为了照顾孙子,表现的是对孙子的疼爱;
D.“母亲想看看鱼塘的景色”属于主观臆断,文中没有体现;
故选C。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写“我”如何解决母亲和儿子矛盾时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描写;“我说:‘走大路。’”是语言描写。故选A。
D.“表现了妻子的双面性格”错误。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故选D。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A.久别重逢的喜悦。B.无限悲凉感伤。
C.为老友升迁欣喜。D.依依不舍的愁绪。
16.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境不同的一句是()
A.“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谢庄《月赋》)
B.“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曹植《杂诗》)
C.“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5.B16.D
15题详解】
考查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杨花、子规”这两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出凄凉感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故选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采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远行友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A.意为:远方的美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意境与例句相符;
B.意为:我愿化身为月光越过山水抵达你的身边。表达了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与例句相符;
C.意为: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表达对爱人的相思之情。意境与例句相符;
D.意为: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意境与例句不符;
故选D。
第Ⅱ卷(表述题共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父母在,不远游,____________。(《论语》)
(7)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咏雪》)
(1).(1)夜发清溪向三峡(2).(2)正是江南好风景(3).(3)博学而笃志(4).(4)择其善者而从之(5).(5)古道西风瘦马(6).(6)游必有方(7).(7)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意易错字词“清溪”“三峡”“笃”“择”“瘦”“柳絮”等的书写。
18.综合性学习。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类似“脑残”“矮矬穷”“屌丝”这样不雅的词语,经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2)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
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1)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可得: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2)考查提出建议。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对社会提出建议:各大媒体举办宣扬汉语音韵美和内蕴美的活动,学校可开设与“汉语之美”相关的课程,并列入学生考核。可对个人提出建议:多阅读经典名著、诗词等,感受汉字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拒绝网络用语等。
19.名著阅读。
《水浒》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善于通过描写相似的情节,比照映衬,在“同而不同”中显示英雄的个性特点。如写宋江当选为首领后,将由原起义军首领命名的a“_____”改名为“忠义堂”,反映了起义军首领不同的追求;如写了b_____打虎后,又写了李逵杀虎,还写了二解杀虎,同是打虎英雄,却有不同的表现;写了以c_____为首的起义军在江州劫法场救出d_____后,又写了大名府劫法场,同为劫法场,却体现了英雄们或“智”或“勇”的特点。
(1).a聚义厅(2).b武松(3).c晁盖(4).d宋江
本题考查《水浒》中主要情节、主要内容的识记。
第一空,从“原起义军首领命名”、“被宋江改名”“反映了起义军首领不同的追求”知,梁山好汉们聚会的地方原名叫“聚义厅”。
第二空,从“打虎英雄”、在“李逵杀虎”之前发生,且非“二解杀虎”,可知,此处的打虎英雄是“武松”。《水浒》中共有三处描写打虎,分别是:“武松打虎”(第二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四十三回)、解珍、解宝兄弟俩猎虎(第四十九回)。
第三空,从领导“起义军在江州劫法场”,结合原著中具体情节,知,劫法场的是晁盖,被救的是宋江等人。
第四空,结合名著内容,此处填“宋江”。宋江在江州的酒楼上题了首诗,却被官府诬为反诗,打入大牢。随后,知府派戴宗送信给太师蔡京询问如何处理宋江。戴宗到梁山带了一封伪造的回信给蔡九,由于落款有误,信被识破,戴宗与宋江一起被判死刑。梁山好汉也及时发现了伪信的破绽,晁盖率人急忙赶赴江州去救人。行刑那天,李逵率先动手,杀入法场,与赶来的众好汉一起救出了宋江等人。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宅丰、镐①,近戎人②。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③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④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⑤之下,为天下笑。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宅:居住,这里是“定都”的意思。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即:如果。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⑤骊山lí:今陕西临潼东。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幽王与诸王约
(2)为高堡于王路
(3)褒姒视之大说
(4)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2)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22.读了本文,你认为周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0.(1)约定(2)在(3)通“悦”,高兴(4)屡次(意思对即可)
21.(1)如果戎寇到了(丰、镐),就击鼓互相告知,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
(2)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嘲笑。
22.周幽王是一个不讲诚信、昏庸无道、玩忽法令的人。(概括出2点即可)
启示示例:①做人要讲诚信,不能以欺骗别人取乐。
②为君者更要洁身自律,不可沉迷美色,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以致国破身亡。
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周幽王与诸侯约定。约,约定;
(2)句意: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于,在;
(3)句意:褒姒看了非常高兴。说,通“悦”,高兴;
(4)句意:诸侯的军队屡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数,屡次。
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重点词:即,如果;至,到;传鼓,击鼓;皆,都。
(2)重点词:乃,就。于,在。“为天下笑”,被天下人所嘲笑,是被动句。
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与阅读感悟。
第一问:分析人物形象。要熟读原文,结合人物言行进行分析。由“幽王与诸侯约:……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而幽王却“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可见幽王不重视与诸侯的约定,不讲诚信。幽王看轻“诸侯之兵皆至”的“人喧马嘶”,化诸侯护周的严正约定为游戏,可见他视劳师动众为儿戏,玩忽法令,是个无道昏君。
第二问:开放性试题,在把握文章中心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启示示例:①重视别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重视。轻视别人的人,也会被别人轻视。
②游戏要有底线,不是所有的规则法令都可以当成游戏。
参考译文
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接近西戎。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看了非常高兴,欢喜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屡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相告,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嘲笑。
七、(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从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那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一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她看不见我的身影后,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⑤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望着我,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不停地向我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⑥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会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⑦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⑧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我收拾好东西,母亲送我上电梯。
⑨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便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见母亲在“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⑩原来,母亲又在隔着窗子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所以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走到尽头,才能望见院子。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走廊尽头的那个窗口,然后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意林》年第3期,有删改)
23.请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思想。
24.第⑤段中写到母亲“依稀又在说着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母亲会说些什么。
25.文中“我”共流了几次眼泪?每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6.结合语境,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正趴在窗口,望着我,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
23.文章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周末回家临走时、去弟弟家医院离开时母亲目送“我”的片段,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4.示例:孩子,你放心地去吧!不用老惦记妈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要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让妈妈担心!。
25.“我”共流了两次眼泪。第一次因感动而流泪,明白真相的“我”被伟大的母爱深深感动;第二次因感到幸福而流泪,“我”被母爱时刻笼罩着
2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迈的母亲喻为守巢的老鸟,既揭示了母亲因年迈不能远行的事实(对离家孩子深情凝望的情形),又突出了年迈的母亲对离家打拼的孩子们的牵挂与惦念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内容概括及主旨的理解。这是篇写人记事类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要抓住记叙的要素,重点看“人物+事件”。结合内容,文章表现三个时间段:“我周末回家临走时”、去弟弟家看母亲离开时、从医院离开时。结合“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④那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一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⑩原来,母亲又在隔着窗子望着我的背影”可知,主要事件都是“母亲目送‘我’离开”,从而表现了她对“我”的爱,讴歌了母亲的伟大。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从第⑤段“看见我回头,她不停地向我挥手”再联系后面第⑧段“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可看出;母亲虽然不舍“我”的离开,但却又怕影响孩子工作生活,还担心自己对孩子的不舍之情引发“我”担心,所以她会说的是安慰、劝慰“我”安心工作,不要为她担心之类的话。围绕这一方面组织语言即可。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及分析理解能力。
从第⑥段“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句、第段“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这些句子的信息中,得出共写了“我”两次流泪。从第⑥段“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会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可知,第一次流泪因感动而流泪,明白真相的“我”被伟大的母爱深深感动;从第段“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爱我的眼睛”可知,第二次流泪因感到幸福而流泪。
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能力。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赏析时要从“句子本来意义,用修辞后的表达效果、表情感和主旨表达作用”这几方面入手。这句话描写的是“母亲趴在窗口目送‘我’离开”的景象;效果上,把母亲“在窗口,望着我”比喻为“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眼巴巴”等词生动形象;情感上突出母亲对“我”不舍和深情。
八、作文(50分)
27.珍惜所拥有的的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字;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例文:
珍惜所拥有的友谊
九年级了,即将毕业,即将离开母校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心里难免会感到失落和不舍。
还记得吗,我们之间的话题总是与学习有关。“嘿,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复习的好么?”“书还没翻呢。”“你干啥吃的,都要考试了,还这么心不在焉的。”“哼,就你,你什么都好,你是学霸我是学渣,我不想跟你说话,你闭嘴!”就这样,我们之间的争吵大多是因为学习。
下午的午自习,我没有跟你说话,早上没交的作业你也没跟老师说,我们之间多了一份尴尬。下课的时候,操场上也没有了我们俩并肩的身影,我们之间多了一些疏远。出去跑操的时候,我没叫你,你见到我好像有想说的话去又哽咽了,我没有和你站到一排,跑到冰面时没有你的扶持我摔了一跤,我们之间多了一份陌生。晚上最后一节课打扫卫生时,没有人在我累的时候给我语言上的安慰与鼓励,没有人在我把衣服弄脏时给我递纸巾。放学了,也没有人跟我去对面的商店买零食,我真的好后悔,后悔和你争吵,后悔没能和你及时说“对不起”。我们的友谊就这样破灭了么?
第二天早上的阳光甚好,我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虽然下午就要考试了,但是我的心却不在复习上,还在想着怎样跟你说这充满歉意与珍惜的“对不起”。突然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着你的名字和那句久违的“对不起”。我笑了,像阳光那样灿烂,我去你家找你,你带着我一起复习,你考我字词,虽然总是错很多,但你没有任何抱怨,一笔一划的帮我修改,我知道这份友谊回来了,我会更加珍惜它。
是你在我身边不时的提醒我:“你可以接受失败的自己,但你不能接受没有努力过就是白的自己,你还在想什么,还不振作起来,难道要等到到毕业后再努力么?”是你在我快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时告诉我:“梦想永远不会逃跑,逃跑的永远是你自己!”这样的友谊我怎么可能不珍惜?
初中三年,我拥有了这份真挚的友谊,我永会远珍惜这份友谊。
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异常重要,选得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文章写作成败。所补题目要独特新颖,还要好写,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链接,能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比如选取“亲情”作为“珍惜所拥有的”对象,写成记叙文,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祖辈、父辈、同辈),选取三个特写镜头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揭示亲情的不同表现,展示亲人对“我”的关爱,辅之以哲理式的题记和抒情式的结尾,突出“亲情”,点明主旨。再比如选取“痛苦”作为“珍惜所拥有的”对象,角度独特,写成议论文。可以从人人都离不开痛苦这一现象引入,阐述人是在母亲的痛苦中孕育和诞生的,也注定要在痛苦中生存、逝去;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论述缺少痛苦的浸润,人生就会变得肤浅和苍白,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生命便显得单薄和脆弱,痛苦可以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成熟的道理;最后号召人们坦然面对痛苦,创造精彩人生。写作记叙文时,选材以真取胜,主旨在情动人。写作议论文时,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