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的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在原始社会的彩陶、岩画中,在商周的青铜器上,在汉画像砖上,都有剪纸艺术手法的影子。民间剪纸与这些艺术在造型及图案的构思方面都相一致。
我国把剪纸造型艺术和美术图案相统一,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展于唐代,成熟于明清。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剪纸招我魂”的句子充分反映出当时的剪纸已相当繁盛。到了宋代,由于市民阶级的出现,小手工艺的应运而生,民间剪纸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剪纸种类增多,应用范围就更广泛了,春节岁首、寿诞婚庆都有剪纸增色;绣花、帐幔、衣服花边、刺绣底样上的吉祥图案就更多了。
郑州市惠济区剪纸分布较为广泛,几乎遍布全区,其中以花园口村、金洼村、大庙村、西黄刘村、青寨村等几个村庄最为有名,后来,古荥村和木马村也有不少农村妇女开始学习剪纸。惠济区剪纸的代表人物是陈雪香。
她的作品不但具有惠济剪纸的共同特点,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形式,还加入了新的剪纸内容;既向民间剪纸学习,又从绘画、木刻等多种艺术中吸取营养,将传统的形式与现代艺术融合起来,发展成为鲜明主题的新剪纸;作品中既融进了南方剪纸细腻的特点,又融合了北方剪纸粗犷的一面。
惠济剪纸张张件件虽说出自女性之手,却粗犷简约、气质非凡,给人以大手笔的印象;有些作品返璞归真,充满童心童趣,给人以纯美的艺术享受。粗看没有章法,形象性也不强,但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却是五千年黄河文明积淀和两千年古老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黄河之滨的劳动者在传承民间文化汇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
惠济剪纸重意象、讲感受,剪刀随心而动,神游畅想,没有拘束,全方位、多视角地以主观因素区思考剪刀下的作品,既不讲西方绘画中的素描、解剖和透视关系,也不追求比例、结构、形象的合理准确,作品是物体或形象经过作者心灵的提炼、概括而重新表现得,简单地说是手随心动,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剪。因为每个人的作品都是个人感情的一种宣泄,所以惠济剪纸中没有样子,没有概念化的影子,唯一存在的是作者鲜明的个性。
惠济剪纸美化了惠济人的生活,同时也陶冶了惠济人的心灵。惠济剪纸是承载黄河沿岸民俗、民风的一个艺术平台,在农民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四时节令,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美化环境,几乎都离不开剪纸。惠济农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农闲时剪,阴天下雨不出工时剪,从冬到春,从小到大,剪个不停,不仅表达出黄河沿岸的惠济人对自然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歌颂与热爱,而且给自己带来了美的精神享受。
剪纸者展示了自己的手艺,彰显了自己的文化修养,老人们受到了尊敬,收到了祝福,传承的剪纸技艺也证明了老年人的价值;年轻人从剪纸中学到了历史典故、戏文故事,识别出了忠奸、善恶和美丑;孩子们从剪纸中学会了识别动物、植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于是剪纸成为最具群众性的艺术活动。
郑州市惠济区已把剪纸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计划。通过成立“民间艺术家协会”和“剪纸艺术基地”,加强剪纸与企业、旅游市场的结合。以使剪纸产品经过整合、创新,形成系列产品,逐步走出农家,走出惠济,走出郑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