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上江南》
赵宗彪刻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09
书边杂识
把美好江南的情味散播得既广又远
朱琦
过去的一两年,宗彪沉浸在木刻创作中,作品井喷似的,有欲罢不能的感觉。这些木刻小品被一批批地带到书店、图书馆、大学校园去展出,给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人们带来了安慰。
初识宗彪时,他是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理想而又执着。我们一起参与校园文学刊物的编印,一起度过二十世纪80年代那段美好的青春时光。在后来的交往中,我渐渐发觉,他对绘画有一种天然的爱好,长期来速写本不离身,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越画越丰富,越画越有味。特别是他对于木刻的喜爱,更让我相信,这种黑白分明的艺术,与他在个性上有某种相契之处。
我不清楚宗彪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刻木刻的,但这类艺术的品鉴早已成为我们闲聊的话题。他喜欢美国版画家肯特的木刻,喜欢吴冠中的线描速写,很显然,在他的美学观里,在黑白分明、刚劲利落之外,还存在着对于优美流畅、简约清新的偏好。他近期木刻这么集中多产,实与他长期的浸淫和积累分不开。宗彪的木刻,与刻成后需要拓印到纸面上的木刻版画不同,其实质是一种平面线刻,与他小时候在乡间所见的浅刻木刻有内在联系。这种刻法的好处在于,创作时不需要反向勾稿、反向刻制,也不需要上墨拓印,而尽可以放刀直干,刻出来怎样就怎样,十分直观爽快,也最能见情性。
府城
听风
宗彪近期木刻大多归在二十四节气主题下,涵括了青山绿水间的江南风物,浓缩了天地自然中的物候现象。他在黝黑质朴的木盘上,仅用聊聊数刀,胸有成竹地刻出了山水草木、花鸟鱼虫,以一叶知秋的方式,图说不同节气带来的自然变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这种诗意的描述、见微知著的表达,怎不令人心生怜爱,并生发出对农耕文化的无限遐思。
宗彪说,现在的专业画家不肖于作他这类木刻小品,民间艺人又不想去拓展这类产品,自己正好在两者之间钻了个空。其实,这是他的谦虚之辞。他的这些木刻小品能在观者心里漾起美的涟漪,主要在于它来自于自然,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一种禾苗般的率直可爱。这些作品恬淡自然,不浮不夸,都是从他内心涌流出来的,是读书人读写之不足而书之、画之、刻之,不期然而然的一种表现。它胜在理想,而不在技巧,贵有文心,而不是华丽言辞。反观某些专业画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牵制,画画得越来越大,画中的精气神却愈显亏缺,繁冗的叙述并不足以感染人。
霜降
立夏
宗彪爬格子爬了大半辈子,出了不少文史类的书,而今又开发出木刻园地,让自己的心得以休憩在这个小小的园圃中,尽情享受刻刀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他说这样的感觉很轻松,这说明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一种能让自己轻松表达的语言。
这本木刻集的出版,相信是他文艺生涯的一个新里程。艺文双栖,刀刻笔耕,宗彪今已有所得矣。愿老友从此后双管齐下,云卷云舒,把美好江南的情味散播得既广又远。
编辑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