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画院晒出200余件典藏木版画,流传最

北京治手足癣好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3664.html

刀耕于木,版印于纸,一幅幅木版画铭刻着历史记忆,谱写了时代风华。10月25日,“刀耕版印铭刻风华——中国国家画院典藏20世纪木版画精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让观众透过这些依然明晰的图像去邂逅尘封的岁月,触摸时代变迁的脉动。

此次展览精选中国国家画院收藏的20世纪木版画精品二百余件,作者有力群、彦涵、修军、李焕民、晁楣等,分为“峥嵘曙色”“改天换地”“疆域行歌”“风华正茂”四个单元,作品题材多样,从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到火热的生产建设时光,从改造自然的劳动进行曲到雪域高原的民族牧歌,从诗意盎然的自然景致到生动传神的人民容颜,皆留在刀耕版印的黑白之间。

中国新兴木刻始于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了新兴版画,指导中国的木刻青年们努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版画作品。此次展览展出了六幅以鲁迅像为题材的版画。其中,由新兴版画发展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之一力群创作的《鲁迅像》,曾发表于《作家》月刊上,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像。

对于力群来说,鲁迅是他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但遗憾的是,力群与鲁迅的唯一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面,就是为鲁迅绘制遗像。展墙上呈现了照片资料《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由摄影家沙飞年拍摄于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会场,在拍摄的第11天后,鲁迅先生便与世长辞了。照片里的鲁迅身着长袍坐在藤椅上,他的身旁坐着四个青年,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先生说话。这张照片也成为了鲁迅为木刻艺术终其一生的见证。

著名版画家彦涵的创作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表现了二十世纪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斗争。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他上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当敌人搜山的时候》,作品用人梯的结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抗日革命根据地血肉般的军民关系和同仇敌忾的战斗气氛。另一幅代表作《彭德怀像》,还原了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前线指挥百团大战的形象,画面中的他亲临前线指挥军队,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

与小说同时创作、相辅相成的《红岩》版画插图,采取对比强烈的黑白木刻绘画形式,艺术特色鲜明独特,成功塑造了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扬、龙光华等英雄人物。此次展览呈现了徐匡、李焕民等版画家创作的《红岩》版画插图,它们不仅是中国版画发展史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了此后戏剧、影视、美术等各类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谈到,木刻版画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次展览中,不少作品尽管只有巴掌大小,却记录了各个时代的发展变化,将观者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回顾木刻版画史,而且可以感受到带着温度的家国史、社会史,乃至国人的精神史。”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让藏品‘活起来’的最新举措,同时也是向那些为中国版画事业作出卓越贡献者,特别是向中国国家画院捐赠版画的老艺术家的致敬与回望。”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说,在展览举办的同时,还将策划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公教活动。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