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除了有一棵万民为之萦怀的大槐树,有一座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苏三监狱,还有一座闻名中外的佛教名刹——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霍山,建于东汉建和年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扩建改名为广胜寺,取“广大于天,名胜于时”之意。元代毁于地震后重建,明清两代屡经修葺,但形制仍保持元代风格。寺庙分上、下两寺和霍泉水神庙三处建筑群。上寺在霍山之巅,寺借山寺,显得威严肃穆。山门为筒瓦悬山顶,面阔三间,中央高悬“广胜禅院”匾额,两尊金刚守护两旁。
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为何广胜寺却著称全国,闻名世界,其原因在于这座寺庙有三绝一奇。
走进山门,一座耸入云天的佛塔赫然入目,这就是广胜寺的三绝之一:飞虹琉璃塔。
飞虹塔是广胜寺的标志性建筑,飞虹塔在金陵报恩塔塌毁之后,被推为全国第一塔,与应县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塔、云南大理千寻塔并称为我国四大名塔。
飞虹塔的前身是阿育王塔,传说阿育王建塔八万四千,有十九座位于中国,这座舍利塔便是其中之一。
阿育王塔毁于元代大地震之后,寺僧达连大师四处募化,历时十二年,于明代嘉靖六年重建了舍利塔。
为了纪念达连大师的功德,新塔以达连大师的法号“飞虹”命名,故名飞虹塔。
飞虹塔为楼阁式密宗塔,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通高47.31米,自下而上逐层递缩,形如锥体。
主体全部由青砖砌造,各层皆有出檐,塔身装饰着斗拱、倚柱、神龛、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
仔细观看,只见龙凤鳞爪,跃跃欲飞;金刚力士,威风八面;佛陀菩萨,凝重肃穆;和尚憨态可掬,童子活波可爱,动感十足,呼之欲出。
塔内中空,有踏道翻转,直通塔顶,底层供佛,设计十分巧妙。
飞虹塔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外形设计,而在于它精美的琉璃艺术。
塔身外部镶嵌着七色琉璃构件与装饰图形,每一层都有一组中心图案,各具特色,毫无重复。
造型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夺目,历历如新。
罕见、精湛的琉璃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五彩斑斓的飞虹琉璃塔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远眺仿佛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欲飞似动,与塔名甚是吻合。
飞虹塔是我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古老、最高大、最完整的琉璃塔,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年8月,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飞虹塔”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微风拂过,塔上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好像在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仰望美轮美奂、高耸入云的飞虹塔,“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云生宝殿常僧定,咫尺虚弥未许通”。
数百年之后,我仍能从明代诗人王翰所作的诗里感受佛塔的巍峨。
上寺有三座大殿,弥陀殿是前殿,因殿内主佛为阿弥陀佛而得名。
殿内正中为铜铸阿弥陀佛,神态端庄,栩栩如生;两侧是泥塑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体态轻盈,衣带飘逸。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背后倒坐大肚弥勒佛,袒胸露腹,仰头咧嘴大笑,不由就想起明太祖朱元璋的绝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但愿自己也能如此这般豁达大度。
殿内四周依墙陈列红色藏经柜,广胜寺的第二绝、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原存放于此。
藏是指大藏经,制版于金代,收藏于广胜寺(广胜寺原属赵城辖地),故称《赵城金藏》。
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也是广胜寺的一绝。
弥陀殿后是中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故被称为释迦殿。
佛家称释迦牟尼为“大雄”,意即“像大勇士一样,一切无畏”,因此绝大多数供奉释迦牟尼的佛教建筑都被称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表情庄严慈祥,衣纹逼真。
两侧的文殊、普贤二菩萨衣饰华丽,神态自若,风姿秀逸,佛界称此三佛为“华严三圣”。
东西两山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殿内还悬挂着一块清雍正皇帝御书的“光辉万古”木匾。
在广胜寺还有一奇,就是有着余年历史的唐代左右扭古柏。
这两株千年古柏,枝干遒劲,苍郁劲拔,一东一西,生长在大雄宝殿门前,就像两位护法将军守护着整个大殿。
两株参天古柏,纹理对称,左边的朝左扭,右边的向右旋,甚为奇特。
树身缠满了岁月的皱纹,阳光、风力等自然条件都无法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上寺的后殿是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为单檐庑殿顶。
庑殿顶是五脊四坡式,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在中国各屋顶样式中是等级最高的,这种形制仅限于皇宫与少数宗教建筑。
毗卢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
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
殿内供奉三尊如来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
三尊大佛形制古朴,表情丰富,眼睛传神,透着智慧。
大佛之间是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身躯微侧,表情端庄。
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墙上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绚烂多姿。
大殿围立碑碣数十通,中有唐太宗李世民游历广胜寺时题写赞诗一首:“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
龙蟠梵质层峰峭,凤展翎仪已卷收。
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闭绝纵由。
儒门弟子应难识,穿耳胡僧笑点头。
”从上寺出来,前往下寺。
下寺在霍山山麓,面临霍泉,坐北朝南,和上寺垂直距离不过米,坐车却要好一会。
下寺由山门、前佛殿、后佛殿等建筑组成,随地势高低,依次而建,殿宇高低错落,层叠有致,是一组富有变化的寺庙建筑群。
走进下寺,可见名为中华龙的雕刻作品,巨型的岫岩玉上雕刻了56条龙,是中华56个民族精诚团结的意象。
它是洪洞县一位企业家捐赠的,价值余万人民币。
下寺的山门,亦称天王殿,因原有四大天王像而得名。
东西面宽三间,穿心式过道建筑,单檐歇山顶,施筒瓦板,在前后屋檐下,增设一腰檐,从远处看又如同重檐楼阁,很是别致,这在元代建筑中是罕见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慨地说过:“古人只知广胜寺藏经之可贵,不知广胜寺建筑之奇特。
”下寺前佛殿,又称弥陀殿,殿内原有塑像在抗战期间被毁坏殆尽。
这里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培养爱国人士的太岳中学的教室。
大殿建筑采用大爬梁承重,人字形大斜梁构造奇特,设计精巧,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实物孤证。
下寺后佛殿即大雄宝殿,建于元代,东西七开间,单檐悬山顶。
木结构使用大横额、减柱移柱等手法,形成了跨度大、空间大、外观雄伟等特点。
它被称为广胜寺建筑的标杆,不仅代表了元代建筑水平,更被誉为我国建筑史上经济适用、美观适度的典范。
殿内塑有毗卢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四壁原有大幅元代壁画,年被盗卖至国外,现陈列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
水神庙与下寺一墙之隔,是祭祀霍泉水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它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
明应王殿是水神庙的核心建筑,广胜寺的第三绝——水神庙元代壁画就在此殿中。
殿内四壁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丰富,堪称一幅生动的元代社会风情画卷,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
这些数百年前的壁画布局严谨,造型生动,色彩浑厚,极富艺术表现力,高度体现了中国元代壁画艺术的成就,享誉海内外。
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记有十余个故事图画。
其中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它是研究我国元代戏剧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年,该画与另一幅壁画《打球》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广胜寺以“三绝一奇”闻名天下: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飞虹塔、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华夏瑰宝元代壁画、唐代左右扭古柏,举世无双。
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霍山自然风光的秀丽和广胜寺千年文化的熏陶,也能感悟到佛国天界超凡脱俗,身心清净的禅林意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