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木刻 >> 木刻优势 >> 椅纳乾坤圈椅

椅纳乾坤圈椅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仍是席地而跪坐的时代,大家使用凭几、养和作为凭倚之器。

三国时期黑漆凭几,和东晋时期陶几

这类凭几,很接近我们如今所熟悉的圈椅的上半部分。

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出现了最初的座椅形象。唐代壁画中座椅的形象更多,多为有靠背和扶手的形制,座椅上半部分与圈椅的形制相去较远,但下半部分的结构已有几分相似。

唐代绘画作品中也已可以见到与圈椅类似的圆靠背座椅。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传)

宋佚名折椹图绢本

为数不多的圆靠背座椅的图像,绘画作品虽分属于不同时代的摹本,但似乎指向了一个事实:唐代时此形制实物已经存在,且有着一致性特征。一排排立柱让人想起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椅圈结束前浪漫柔美而稍显夸张的婉转曲线亦带着异域风情;所有材料为方材——这正是我们从图像和少数实物上看到的桌、榻、椅等唐代家具的特点。到了宋代,除了四平结构的桌、榻外,其余类型的家具、尤其是椅具,已多是圆材制作了,它是制作工具进步的结果,恐怕也是时代发展导致的审美需求的变化。

包括陈寅恪先生等史学家认为,宋代是近代文明的开端。这一史学观点,也在家具用材由方变圆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得到了印证。

方材应用在唐代流行的壶门家具上,以及宋明多见的四平结构家具上,呈现的美与圆材家具不同。注重审美的中国古人,不论方材圆材,都把它们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唐代禅床,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言归正传。与唐代一样,宋代传世实物很少,宋代的圈椅尚未有发现,我们只能从宋画中去认识它们了。

宋画中出现的圆靠背座椅,气息已不再有异域之感,线条变得儒雅简素。除了圈椅之外,宋画中也可以看到交椅,其上半部分与圈椅一样。

据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宋人将圈椅称为“栲栳样”,栲栳,是指用柳条或竹篾编成的大圆筐,有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这名字让人觉得它已不只出现在高尚阶层的生活中,也已经是普罗大众的生活器物。

宋佚名会昌九老图卷绢本

宋佚名春游晚归图页

到了明清,传世实物以及明清画作中,圈椅的数量不少,其气质面貌各不相同。

/大圈椅/

溪山清远复现的大圈椅,原件为藏家安思远的藏品。

安思远(-)是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学者,也是最具权威的国际亚洲古典艺术专家。

在明式家具方面,他除了私人收藏,还撰写出版了《中国家具:中国明清硬木家具实例》,《夏威夷收藏的中国硬木家具》,《风格的实质:晚明与清早期中国家具》,《洪氏收藏中国家具》。

安思远藏圈椅,黄花梨材质

溪山清远复现的大圈椅

安思远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公寓,位于中央公园的对面,距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步行只需要十分钟。公寓包含二十二个房间,装修极尽豪华,陈设极尽高雅。中国家具、文玩、书画、瓷器、玉器、珍本书籍,日本、印度、喜马拉雅东南亚艺术收藏错落有致。色彩搭配、气氛营造无不考究至极,既是私密的家宅,又是丰饶的博物馆。

年,他去世的翌年,佳士得举行专场拍卖,他生前的所有收藏,在三天内物易其主,其中这一堂四把黄花梨圈椅,拍出.5万美元,创下了当时的纪录。

安思远客厅圈椅与沙发搭配的照片,流传甚广。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这套公寓,装修布置完成于年,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视为中西搭配的典范,彰显主人不凡的品味。香奈儿说过,时尚易逝,唯有风格永存。

/小圈椅/

溪山清远复现的另一把圈椅,是前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嘉德秋拍成交品;收录于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中国古典家具学会《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图录》。

小圈椅的下盘,与另外两者均不同,牙板直落到管脚枨,形成壶门牙子,且前后左右四个面均如此。

这两种牙板,是传统坐具中典型的两种形式。

嘉德拍卖成交品,一堂四把黄花梨圈椅

溪山清远复现小圈椅

溪山清远济南生活馆,左为小圈椅,右为大圈椅

左:小圈椅右:大圈椅

壶门牙子的下盘更显稳重,但却并无笨拙之嫌。沿边起线,与上盘的气息形成呼应。

上盘是此圈椅最有特色的地方:四腿穿过椅盘向上延长,因侧脚的存在,其构成的上部结体向内收束,内敛感明确,但不显局促,而是让人觉得格外安稳熨帖。

在笔直而内收的四腿之上,椅圈以连贯顺畅的曲线将四腿上截连接。椅圈在上腿末端戛然而止。精致小巧的角牙既是结构又是装饰,强调了收束之感。

笔直的联邦棍,稍向与四腿相反的方向倾斜,使椅圈下的空间有了节奏变化。

大圈椅的处理则与此不同:鹅脖和联邦棍合而为一,舒畅灵动的椅圈在与其相交之后,继续稍作延长,才转出扶手珠子。鹅脖外,上下角牙既是结构件,又是为了呼应扶手珠子与鹅脖的曲线造型,达到视觉和审美上的平衡。

与大圈椅一样,此椅的背板也为三段式,上段开光,下段亮脚,中间的平镶芯板保留了木头本身似山水画般的纹理之美。加上精致细腻的起线,此背板恰是整把椅子的中心,目光聚焦于此,赏玩细节;同时余光又把整件椅子的线条之美尽收于视线之内。

/直扶手圈椅/

原件黄花梨制,亦见于明代木刻版画《安雅堂重校古艳异编》插图。

直扶手的造型,使它略显特殊,形制似乎既可以看到圈椅的影子,又有南官帽椅的痕迹。

畅快简洁、简道直行的椅圈之下,光素的背板和椅盘下的牙板,相互呼应。

除了鹅脖和背板以及椅圈转弯处稍作弯曲,其它均为简练的直线。

扶手不出头,椅圈与鹅脖相交即戛然而止,鹅脖被扶手的下落势头冲击得稍向外倾,如同微微探出的断崖。

大圈椅和直扶手圈椅,座面以下部分相近。四腿八挓,愈往下近地愈粗,结体稳固,外圆内方。刀型牙板短小快利。所不同者,大圈椅牙板表面起鼓,沿边缘起线,线条饱满之中透出精致。直扶手圈椅的牙板则光素无任何装饰。

不论是大圈椅,小圈椅,还是直扶手圈椅,在每件家具作品上,所有构件组合在一起,配合掣肘;少了哪个构件都不行,椅子的结构都不再成立。最后的结果,不仅坐起来舒服,使人姿态优雅,而且椅子本身线条优美耐看,无一处突兀,无一处意外,却又无一处不精致细腻。看似平淡,实则隽永,一把椅子,却可以追踪到中国数千年缓慢演变以及不断调整的审美习惯,将实用的生活器物,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