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里看展丨嘉兴博物馆年画迎新春

-02-:01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顾雨婷通讯员陈宽

鞭锏门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寒冬将尽春回大地之际,人们总以一场激动的心情迎接一年的到来,因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包含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创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充满吉祥色彩的年画。“过新年,贴年画”,不仅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也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在年新年伊始之际,嘉兴博物馆联合廊坊博物馆在二楼禾韵展厅特别推出了一个有着浓郁年味的展览——北方特色木版年画展览,将陪着广大市民火火红红过大年。

什么叫年画?

年画,古称“门神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唐代之前的年画多为手绘年画;隋代后期,随着木刻书籍的产生,木版年画应运而生;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日渐成熟,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普及。目前,最早的雕版年画见于南宋时期印刷的木版年画;明清时期,木版年画进入巅峰时期,并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从事木刻年画的专业画工和雕刻家。

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称“纸画”,明朝称“画贴”,清朝称“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朝道光29年(年),文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一书中写到:“扫舍之后,编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中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我国的年画产地很多,素有“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之说。南方年画秀雅、温柔,北方年画雄壮、刚劲,这是南北画派审美特征的截然区别。本次展出的幅作品,由廊坊博物馆提供,出自北方四大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色彩浓郁,题材丰富,突出表现了北方年画的特点。

“没想到来南方旅游还能见着北方的年画。”55岁的游客职瑛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头一次来嘉兴旅游过年,逛到了嘉兴博物馆。职瑛说,在她的家乡年画其实并不多见,这回在南方小城嘉兴,见到了这么多独具新春特色的年画,不仅涨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嘉兴红火的年味。

年画精美,制作却不易。特别是木版年画,刻版印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乍看木版年画制作步骤却尚算简单,绘稿、刻板、印刷,三步即成。印刷时,先在白纸上印黑色墨线,再上套色版,一版一色,拓刷至纸面,颜色由深至浅,每种颜色必在墨线内,极为考验木版制作的精细程度和对版上色时的技艺,必须准确无误,力度均匀。中国年画发展至今,图案纹饰繁复精巧,线条细致处如发丝般,且颜色绚丽多彩,套版印制需要木版数量甚多。

来自北方的四大年画

这次展出的北方四大年画,的确大有来头。不仅历史悠久,种类各异,但都无一不是年画中的精品,千百年的发展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特别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因源于天津的杨柳青镇而得名。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流传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

杨柳青镇中有一条“南运河”,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兴盛和这条南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杨柳青镇志》记载,自宋代形成居落后,沿河而居的人们栽种了大量树木。其中杜梨树的木质坚硬而细膩,非常适于画版雕刻,这奠定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优质品材。随着漕运兴盛,南方年画世家源源不断迁入,这也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杨柳青木版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木版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代表作品《莲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河北武强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有着多年的历史,因产地武强而得名。武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这里民风淳朴,人民世代从事农耕,又以刻印民间年画享誉于国内外,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年至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批发庄有余处,最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

武强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水色套印而成,色彩明快,线条粗犷,构图饱满,整个画面几无空闲,体现出一种丰满富足的感觉。它的题材除传统题材外更多的是采用十连环画形式,即一张纸印多幅画,表达一个故事。此类作品常取材于传统的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呼家将”等。这种画人物突出,眉目清秀,体态传神,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使人从完整的故事中受到启示和教益。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有着多年的历史。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视为中国木版年画发展的“鼻祖”。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封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多家木版年画作坊,至清末有70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较为有名。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条是线条粗狂,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结构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艺术收藏价值及观赏价值高,诸多名人都有收藏,鲁迅先生曾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如今,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末,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传说,明朝后期有位太监回杨家埠探亲,从宫中带回一幅彩绘门神像,乡亲们十分喜欢。当时有个能画善刻的人,巧妙地把它临摹下来,雕成木版,涂色印制,使乡民们也贴上了皇宫的门神像。从此,木版年画在杨家埠逐渐盛行。

杨家埠木版年画清朝康熙、雍正时最为盛行,全村出现了永盛、公茂、吉盛、万顺、广盛泰等十几个字号的画店。到清朝咸丰、光绪年间,发展到作坊百家、画种过千,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的盛况,产品也流布于全国各地。

杨家埠木版年画取材于生活,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夸张。它利用中国传统的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饮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本次展览于1月5日开展,将持续至3月6日,展览期间还将开展相关配套活动。嘉兴博物馆2月4日(大年三十)闭馆,其余时间正常开放。

部分展品抢先看

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

杨柳青年画《钟馗》

杨柳青年画《葫芦万代》

武强年画《关帝诗竹》

武强年画《鞭锏门神》

朱仙镇年画《寿星》

朱仙镇年画《虹桥明月》

朱仙镇年画《许状元祭塔》

杨家埠年画《华容道》、《回荆州》

杨家埠年画《晚玉生香》

今年,嘉兴博物馆将以“我们一起过大年”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热闹的新春活动,欢迎广大市民参与。

1、送春联:年嘉兴市中小学生春联现场书写比赛作品送给您(服务台咨询)

时间:2月2日起

2、答题有礼(每天上下午各10份,服务台领取)

时间:大年初一至年初六

3、年画拓印体验(大厅)

时间:大年初一至年初六

4、杏韵花开:在银杏叶上绘制图案,雅致迎新年

时间:初一、初二上午9:30—11:00

地点:二楼休闲区

参与方式:文化有约预约

5、“猪”圆玉润:萌猪挂件或是小猪素坯上釉任你选

时间:初三、初四上午9:30—-11:00初五下午2:00——3:30

地点:一楼体验区

参与方式:文化有约预约

6、印门神:看看展览动动手,做个版画门神庆新春

时间:初六下午:2:00——3:30

此外,博物馆一楼体验区沙滩坑依旧免预约开放,可以来免费体验模拟考古现场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