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研)年5月20日-5月29日,(本)造型学院年6月3日-6月14日;设计学院年6月18日-6月28日
展览地点: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内(展出地点分别为大学城校区和黄桷坪校区内)
《苗生》
——李姗姗创作笔谈
我的毕业创作是以苗族民间艺术为灵感所创作的作品组图《苗生》。这件作品涵盖了我这两年以来对苗族文化的一个浅显的印象和理解,也是对我多年以来学习丝网版画的总结。毕业创作短短数月,对于毕业生则是投入了百分之两百的心血与汗水,以及老师、同学与我共同的思想结晶,下面我简单作一个关于我的毕业创作过程的简述,其中包括我是如何选取此题材,如何构思、如何修改、如何做出最终的效果。
李姗姗(研)/《苗生》
局部
局部
局部
年我有幸被邀请参加重庆万盛区红头苗族村落一场盛大的婚礼,让我深受苗族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他们的从头饰到服装都是在婚礼之前由家族的女性亲手缝制而成,小到每一颗串珠,而这些都表达了对新人满满的祝福和关爱,衣服和头饰上的图腾都有着吉祥如意、鸾凤和鸣的含义,婚礼的仪式也严格按照其当地习俗原汁原味地呈现,实则非常难得的见证。于是我将其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画成手绘稿,并且制作成丝网版画。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愈发地对这个民族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排名第四的民族,他们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和神秘深远的文化,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他们的手工蜡染制品和图腾刺绣。当我还沉溺于场景形式的重现之时,导师给予了我许多有用的意见,他建议将之前的创作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尝试,而后可以做出延展,建议由表达婚姻爱情的主题延伸到表达对生活生命的歌颂中,例如将结婚这一主题发展为人生中“爱”的体现,可以“生、死、爱”这三件人生大事作为大的主题,多收集一些资料,将民间艺术的样式特点融入绘画之中,草图的构思与题材的选择有一定的特点,,以三个人生重要的主题中,以民族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进一步创作。王思月(本)/《至所未至·丑》/铜版/34x47cm
石海芳(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VI·预言》/石版/21×27cm
梁路(本)/《穿过城市森林3》/套色木刻/49x28cm
王宇阳(本)/《钓鱼系列-静像》/石版/45×60cm
于是我便开始搜集关于苗族图腾崇拜与纹饰刺绣等资料以及他们人生礼仪。在查阅了许多文字及图像资料以后,我自认对苗族有了新的认识,并从朋友手中获得了一些资料也在网上找到大量纹饰图片等。于是我有了最初的创作想法,我想将苗人的一生画成一个轮,圆形构图,将画面等分为三份,生、死、爱分别构图嵌入圆形之中,好似佛教文化的三界图那样,人生亦是小三界,每个人都会过这样的一生,每个人都会与之产生共鸣,中间放置一个镜子,让人在观看别人的人生时看到自己。然而这个方案所呈现的效果并不如我所预期的样,三幅图分别饱满却相互缺乏关联,绘画语言也缺乏民间艺术的淳朴感,表达方式也没有抓住苗族的精髓与特点。导师的意见是素材的收集不够,因而导致创作思路不够开阔,要尽快拓宽思路收集素材,多观摩重要展览,查阅相关资料,但还需要对该民族的民间纹样和含义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能够更为确切表达自己创作思路的元素和内涵,使创作能够顺利进行。黄爱华(本)/《编织系列-千里独行》/铜版/51cmx39.3cm
熊陈曾(本)/《存载》/木刻/x90cm
朱然然(本)/《观自在I》/铜版/50x80cm
王笑飞(本)/《喵踪·二》/套色木刻/45x37cm
认真审视自我之后我认为仅仅局限于二维世界的资源根本无法令我掌握到苗族文化特点,那些是空洞无力的,甚至是扭曲变质的。于是我决定利用假期等空余时间亲自前往重庆万盛区红头苗族区、贵州黔南苗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多次的旅途与当地人交流询问并记录下当地苗人所言传的习俗。期间我亲眼所见那些图片上无法触及的精致绝美的手工绣品,并且看到妇女们如何一针一线地绣制,他们对图案的筛选对色彩的搭配,古朴纯粹的方式,都令我震撼无比,我拍摄了大量刺绣图案与蜡染图案,对这些图腾的寓意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我还根据他们独特的构图与设色自己设计出了一些图腾。这些资料的积累过程让我感受到创作过程中最为兴奋和激动的时刻,这些一手资料令我产生了无数构想,差异碰撞所产生的灵感更是充斥着我。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对苗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查找到一些国外的原始绘画,例如非洲绘画,美好的事物之间总存在相通之处,于是我将二者对比,学习原始绘画的元素注入自己的作品构思之中。
左鑫(本)/《青云出岫-1》/木刻/52x52cm
张子立(本)/《温帘》/铜版/39×50cm
莫旸(本)/《IKEABODY》/丝网、宜家花布/60x60cm
于是我将毕业创作中的主图绘制成最为简单的一字构图,在我看来这样简单的长条状构图更加能体现苗族人民的一生。苗族人民的生活朴实而快乐,他们每天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过着单纯勤劳的日子,他们的一生平凡丰富多彩,一代一代地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珍宝,因此我认为以最简单的构图方式能够恰如其分地呈现苗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简胜繁。在他们的图腾之中多以龙蛇形、鱼形、莲花形、蝴蝶形、几何形图案为主,人物与纹饰往往浑然一体,因此我截取了这几种图腾进行排列组合,以龙贯穿整幅画面,有所指地带领画面的节奏,因爱而生,有生往死,死亦回生。我选择亚麻布面作为承印材料,布面粗糙的质感和肌理感呈现出古朴的韵味,使画面效果更佳具有质朴的效果。整幅画面的基调是欢快活泼而质朴的,哪怕是结束了一生,他们也有着美好的信仰,这也回到了我的初衷,之所以选择以丝网版画的语言来表达苗族印象,是因为苗族艺术同样有着平面简化的绘画语言。不同地区的苗寨群体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但是他们都崇尚着同一片蓝天和同一坡黄土、火红的太阳、金色的麦田、碧绿的河水、温婉的月光,他们对自然的崇拜便转化为色彩崇拜、图腾崇拜,我一直认为丝网版画的绘画语言与原始绘画之间存在有趣的共同之处,丝网版画比任何一种绘画更加适合创作具有原始艺术元素的作品。同时,我的作品中加入了一些小的典型的图腾,那是我向苗族蜡染工艺的致敬。
罗颖妍(本)/《穿梭》/铜版/x25cm
苗生不只是苗人的人生,更是我在创作中寻找到的人生,我会永远保存这一份珍贵的记忆。历时数月,我的作品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其中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我总会继续进步完善自己,为接下来的创作积累经验。
李雨萱(本)/《大理系列》/木刻/16x21cm
《女孩》系列
——林露创作笔谈
研究生期间,我所做的作品主要抒发在生活中的我的一些个人感想。随着自身对事物的看法的转变以及自身状态的不断调整,再加上接下来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得我更加坚定了本科期间就已开始的那种对个体生存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