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译者鲁迅是作家,更是翻译家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pf/a_6983144.html
民国时代,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志士,他们学贯中西,渴望用笔杆子唤醒一代人,救世于苦难。他们单纯,他们学做学问,他们也学做人,他们渴望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改变不了历史长河既定的方向,他们只求为当下的青年学子带来精神上的振奋,使他们不至于被国仇家恨压弯了腰。一、旧识我们都知道鲁迅,也学过很多他的作品,因为作品的艰深,甚至一度被誉为中学生的噩梦。以至于《孔乙己》、《狂人日记》、《药》这些作品也可以算作是一代人的青春了。鲁迅本人则成了学生口中“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的“三座大山”之一。但是,其实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太过片面了。很多人认为鲁迅就是个单纯搞文学的古怪大叔罢了。其实不然,先不说鲁迅是弃医从文的,鲁迅的美学修养也很好,现在北大的校徽就是他设计的,他还参与过民国初期国徽的设计。鲁迅先生还很爱看杂书,爱吃糖,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喜欢汉代画像,喜欢齐白石,对书法、木刻颇有研究,被称作“中国新兴木刻之父”……甚至,很少的人知道鲁迅先生其实还是个翻译家,或者说,鲁迅,他首先是个翻译家。要了解鲁迅就必然要了解他的译文集,只有看了那些他翻译的作品,我们才能明白他写作的一种底色。可惜长期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漠视了此点。鲁迅形象在大众那里一直是半个脸面。所以说,不看鲁迅译文集,就只能看到他的半张脸。鲁迅的译文著作有三十一本,三百多万字。数量比他的杂文集和小说集加起来还多。在短短五十六年的生涯里,他为世人留下的译文实在是多的。所以说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是作家。实际上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在翻译、编辑出版上,写作不过业余的偶得,并没有把创作放在首位的。可是现在人们对他的认识一直是颠倒的。原因是难以看到或知道他的译作,说起来真是一件错位的事。认识一个完整的鲁迅,不能不去读他的译文著作。但是,一直以来,鲁迅的译文都出于被漠视的状态。一是所译的作品多是隐曲的灰色之作,与社会主流文化隔膜。年的《鲁迅译文集》的编辑说明指出,“这些译文,现在看来,其中有一些已经失去了译者介绍它们时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或者变为有害的东西了”。鲁迅译文不被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译笔苦涩,难以卒读。从梁实秋到李敖都是这个看法。澳门有个学者还专门著文论述鲁迅句法的不通,直到现在还微词不绝。尤为重要的是,在鲁迅留下的多万字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多种作品。故不少学者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在社会历史大断裂、新旧文化大洗牌的年代,鲁迅在“拿来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的译介工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被誉为“不仅改写了小说翻译史上的色调,也开启了文学翻译新的风气”。懂得鲁迅或许永远是不可能的,但了解作为一个翻译家的鲁迅,或许是我们离这位文学巨匠更进一步的一条捷径。二、先翻译后创作孙郁曾在《收获》杂志上写过一篇文章,说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他大量的精力用在翻译,而且他瞧不起自己的创作。鲁迅自己没有自信,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没有外国文学成就高。比如,年春,来华考察的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委托刘半农、台静农给鲁迅写信,说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谢绝了,并说:“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事实上,恰恰是这些翻译启发了鲁迅去写很多东西。但是我们现在文学史的叙述完全反过来了,好像鲁迅就是个作家,成天到晚在写小说,写杂文,在骂人。完全不是这样的。鲁迅晚年,有时候一年两三本翻译著作,而杂文只有一本。鲁迅经常觉得自己是残缺的,是黑暗的,不是什么天才,因此需要向外国文学学习。三、苏俄文学翻译最多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多种作品,其中苏俄文学是最多的。有学者指出苏俄文学占据了鲁迅全部翻译工作的2/3。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注意到了俄国的文学,他最初的翻译生涯就和俄国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域外小说集》中,有多篇是俄国人的,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残忍、黑暗、哭诉、寻找……他后来的小说写作,大多还是受了俄国人的影响,安德烈夫、伽尔询、阿尔志跋绥夫都使得他产生一种感动。他说:“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心酸,的挣扎。”鲁迅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烧起希望,一同感到悲哀。大体上说,“五四”运动之前,鲁迅翻译了很多俄国、北欧、波兰等反映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疾苦的作品。苏联成立后,他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