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悦阳
年12月3日晚7点36分,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先生去世,享年88岁。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等职。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方增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艺术大家,这不是什么官方定位,也并非马屁之言。在海派画坛大将凋零、雄风不再的今天,硕果仅存的方增先更以耄耋高龄,被誉为大师级艺术家,在我看来,这也是完全不为过的。纵观他的一生,丹青生涯数十年,从浙江声名鹊起,到上海修成正果,一路走来,方增先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影响力,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与实力。
想当年,在全国美术院校一片学习苏联讲究明暗艺术风格的大潮下,来自浙江兰溪的他却钻研起了造型与线条之间的关系,最终创立了一套以线条代替明暗的独特技法,至今仍为全国美术院校的中国画系所沿用。尽管初入学校时,他完全没有任何素描基础,可天性要强的他,硬是抓紧着分分秒秒苦练基本功,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一下子就成了具有培养前途的尖子生。虽然留苏学习的愿望没有实现,可在中国画坛,却因为有了方增先,而使得古老的中国人物画在新时代有了全新的容貌。
直至今日,方增先依然坚持认为画家对结构的把握准确与否,是创作最重要的核心。只要对形的掌握到了纯熟无碍的境界,如何运用线条加以表现,都不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也正是这套运用传统中国画线条、笔法,结合素描造型来表现当代人物形象的手段,使得“浙派人物画”成了当年闻名全国的“先锋派”,而作为其奠基者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方增先更是闻名遐尔,且不论《粒粒皆辛苦》、《说红书》、《艳阳天插图》等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光说他所撰写的小小一册《怎样画水墨人物》,自出版之日起累计发行高达60万册,好几代艺术家受其启蒙之恩,影响甚至远至海外!
然而,方增先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艺术道路上的跋涉。性格沉稳、内向的他不善言辞,却极善于思考,面对过去的种种成就,丝毫不留恋,眼光永远放在前面,从他那么多年来对于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之路不难看出,不断的自我否定,才成就了今天的大师方增先。
以写实为基础的“浙派人物画”,曾经是全国效仿的榜样。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方众多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涌入,对于写实的追求,一度为人所质疑,甚至抛弃。在这样的冲击下,方增先曾经犹豫、徘徊不已,何去何从,一时很难取舍。就在这段彷徨的岁月里,方增先决定重新回头,从古老的石刻、画像砖、年画、木刻版画、宋元绘画以及书法中汲取养分,在大量地临摹、消化之后,又从生活中寻找画材,人到中年的他不顾体弱,几度登上青藏高原,为高原纯朴可爱的男女老少画了大量精彩的写生作品。就在这样厚积薄发的条件下,《帐篷里的笑声》诞生了。虽然这幅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