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印话第31期胡钁落选晚清篆刻四家

伍德灯检查准吗 https://m-mip.39.net/pf/mipso_7004403.html

这两天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其间再度品赏晚清印家胡钁所刻“硬黄一卷写兰亭”印作。睹印思人,联想到这位名显一时,曾与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同列“晚清篆刻四家”的著名印人,后因种种原因被另一篆刻大家黄士陵取代,不禁慨然叹息。今天就来说说这位时运不济的篆刻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胡钁“硬黄一卷写

胡钁(—),清末篆刻家。浙江石门(今桐乡)人,名号繁多,如孟安、匊邻、钁、鞠邻、菊邻、匊叟、老鞠、老匊、废鞠、寄梅、不枯、竹外叟、晚翠亭长、湘波亭主、不波生、南湖寄渔、竹外厂主、竹外外吏、东篱逸史、韭溪渔父、瓶山樵子、抱溪老渔等。其斋室亦有多名,如喜雨草堂、晚翠亭、晚翠轩、坐雨草草亭、湘波亭、寄寄庐、浮岚阁、竹外厂、竹外廊、不波小泊、鸳湖篷窗、玉芝堂等。其著作有《晚翠亭诗稿》、《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储》、《寄寄庐印赏》、《晚翠亭藏印》、《闲闲草堂随笔》等。

△胡钁像

胡钁是一位多才多艺,诸艺皆能的艺术家。诗词、书法、绘画俱精,且碑刻、竹刻、木刻、砚刻等皆称一时之绝。仅篆刻而言,即可跻身晚清印坛大家之列。

上海宣和印社于年所辑《晚清四大家印谱》收录了吴熙载、赵之谦、胡钁、吴昌硕四家印作,胡钁因此有了“晚清篆刻四大家”的艺术地位。但世人更多以黄士陵代胡钁为印坛的“晚清四大家”。

△宣和印社年所辑《晚清四大家印谱

那么胡钁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游离于“晚清篆刻四大家”边缘呢?石安以为,大致可从篆刻以内原因、篆刻以外原因和竞争对手原因三个方面浅析之。

篆刻以内原因

胡钁印风的最大特点是取法秦汉。白文取法汉玉印、汉凿印和秦诏版之间(总体更近于凿印的神质),深得秦汉印精髓,并能化而用之:线条劲健细挺,较汉满白文印和玉印都显得细一些。章法布局平正见奇,更见天然随性,相较同时代印家,胡钁印风更接近秦汉本质,刀法以冲刀为主,用刀爽利清劲,简洁冼练,精能以致于游刃有余,隐隐有何震、蒋仁余风,又得秦汉印古拙苍朴之神,且能于其印作中融入帖学书家气质,使印作既显干净清爽之形,又得静穆平和之气。

△胡钁所刻“玉芝堂”白文印

我观其白文印,又带有秦诏版的意味,深得印宗秦汉之味之余,又能化为自家面目,这是胡钁的高明之处,也是其得以称雄当时印坛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钁的朱文印也同样精彩,无论是取法秦印,还是介于浙(如“来鹭草堂”)、皖(如“石门胡钁长生安乐”兼有赵之谦之意)之间的朱文印,以及以朱文参汉白文印之意的印作(如“晚翠亭长”)等,往往能学啥象啥,形神俱佳,这足可看出胡钁艺术天份之高。但就个人风格而言,其白文印强于朱文印。

△胡钁所刻“晚翠亭长”朱文印

近代印家方去疾先生在《明清篆刻流派简述》一文中对胡氏篆刻有个较确切的评价:“胡钁的篆刻得力于玉印、凿印、诏版,细白文的成就很高。转折如曲铁,错落有致,看似草率从事,若非苦心经营,何能臻此?他处理笔划悬殊的印文,更能体现其功力深厚。”

西泠印社创社元老之一的叶为铭在《再续印人小传》中称胡钁:“治印与吴苍石大令相骖靳,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是为的评。

△胡钁所刻“石门胡钁长生安乐”朱文印

另一印家高野侯在《晚清四大家印谱》序言中说:“菊邻专摹秦汉,浑朴妍雅,功力之深,实无其匹,宋元以下各派,绝不扰其胸次。……而印之正宗,当推菊邻。”简明扼要是点出了胡钁篆刻的成就和印风的构成。

△胡钁所刻“来鹭草堂”朱文印

但为什么胡钁后来未入“晚清四大家”之列呢?私以为就其自身篆刻成就而言,虽初具个人面目,但未能更进一步,真正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印风有关——胡钁的印风特点总体还是以融合秦汉印(白文印)和明清流派名家(朱文印)的特点,或可说他是集成者,却非创新者——使其在排位时稍显吃亏了一些。

篆刻以外原因

胡钁篆刻走的是“印内求印”的路(更近于明代印家的做法),其印风和其书法没有太大关系,这点和当时印坛“以书入印”“印外求印”,即以书风定印风,强调书印合一的大环境有较大差异,显得有些另类。

△胡钁所刻“硬黄一卷写兰亭”印及边款

存世书法看,胡钁的书法以楷行草书见长,这点和当时印坛其他大家往往精于和篆刻更接近的篆隶书法不同。这个现象我以为和胡氏家传及其所好有关——胡家所收藏品,有大量秦汉以后的唐碑宋刻,如精摹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草稿帖、蔡襄(君谟)临孙过庭书谱、摹刻明董文敏行书《洛神赋》帖等等,而胡钁沉迷于斯,于碑帖临摹用功尤勤,从史料载,他在摹刻方面水平绝高,其在历代楷行草书碑帖及画作方面成就非凡,并且长刻竹木、扇骨、石碑等等,时人以为绝技。

△胡钁摹刻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据闻,胡钁曾在黄杨木上摹刻古代书法《大唐圣教序》(晋代王羲之行书)、《九成宫醴泉铭》(唐代欧阳询楷书)、《麻姑仙坛记》(唐代颜真卿楷书)等,均精微传神,形神佳绝。又如他曾摹刻吴伯滔《晚翠亭图》扇骨,该作集名人诗画篆刻于一扇,被时人称为三绝之作。更为人所知的是胡钁曾为鉴湖女侠秋瑾墓刻碑,颇得赞誉。

吴昌硕在《石交集》称赞胡钁“摹小秦玺逼肖,双钩古人书入石,能与原本不爽毫发。”另一西泠印社创社元老丁辅之在《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咏胡钁曰:“城南诗老推能事,玉箸神余秋兔毫。几许无衔碑碣在,勒铭固是一时豪。”可见其能。

△胡钁所刻“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印

中年以后,胡钁以艺为生,受困于生活窘迫,为生计奔波,为五斗米折腰,刻印以外,更多精力放在可以带来更好收入的刻碑等上面,且家运不济,晚年遭变,心力交瘁,这些印外因素分散了他可能在篆刻上获得更大成就的一大部分精力和投入。

竞争对手原因

若仅从排位来看,胡钁不幸遇上一位强劲的竞争对手——黄士陵。

△黄士陵像

显然,黄士陵绝对是清末最杰出的篆刻家之一。我曾在《黄士陵“十六金符斋”印品赏》一文中谈及黄士陵印风及成就:黄士陵和赵之谦相似,都是“印外求印”的忠实践行者。观黄士陵的印作篆法,主要植根于汉印基础,尤其两汉金文,进而上溯先秦乃至商周时期的钟鼎彜器、镜铭碑刻等古文字,凭其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施以变化,其篆法既得古玺神韵,又能推陈出新,多变且得奇趣,形成自家面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黄士陵所刻朱文印“十六金符斋”

和胡钁精研唐宋碑帖和长于楷行草书不同,黄士陵在篆刻方面的研究更加纯粹和彻底,他篆隶皆精,又曾遍览精研大量三代古文和秦汉吉金文物,又与金石学大家吴大徵(助其整理所藏秦汉玺印余方并辑成印谱)、王懿荣等交流密切,具有坚实的金石学功底。

所以其中关键的是,黄士陵在篆刻方面的确堪称大家,并且有鲜明的个性印风,他开创了“黟山派”,其以“吉金”入印成为对我国印史的重要贡献之一。

这里援引晚清剧作家罗瘿公的评价以简要概述黄士陵的篆刻成就:“牧甫先生篆刻力追三代吉金,秦汉玺印,间仿钱币,旁及瓦当,古茂渊懿,峭拔雄深,无法不备。或庄若对越,以方重而转奇;或俊若跳跃,以欹斜而反正。随方变化,位置天成,气象万千,姿态横出。前有撝叔,后有缶庐,可谓印人中之绝特者也。”

因此,胡钁被挤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手太强。

石安以为,关于什么什么四家或八家之类的排位,既是实名也是虚名,非印家本意,实为他人观评。我日前于上博橱窗见胡钁佳作,由此联想到这桩印坛公案,故展开说说,以为印话谈资,乃成此篇,供诸君拍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