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赏周东申水浒题材木版画用世界语言

小孩子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578310.html

提到《水浒传》大家脑海里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画面。50、60年代风靡全国的山东快书,高元钧同志打着鸳鸯板唱“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把人从孩童唱到成老太爷;经典的水浒电视连续剧,不管83版还是98版都是70、80后几代人的回忆,至此也有了传唱度极高的《好汉歌》;而让90后不能忘怀的是那套怎么也收集不齐的小浣熊水浒英雄卡,以及男孩子们放学路上为了谁武力值更高,争的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水浒传》中深入人心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本文学著作的巨大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不止中国,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非一般的影响力。早在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就创作过木版画水浒人物像。

葛饰北斋可以说是近代绘画的启蒙师,世界上最著名的日本画家之一。从这位传奇画家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上亦是大师。为了把中国小说介绍给日本人民,他还创作了大量插图,印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等。这些插图主要都是些线稿,对比唐代画圣吴道子,在这些线稿里也能品出相似之处,两幅画摆在一起,发丝的处理上有明显的相像,衣物线条转折处拓宽了力道,木刻让整体画风更为硬朗。鲁迅先生评价葛饰北斋的作品是有中国样貌的,日本早在奈良时代就盛行唐绘,葛饰北斋的画蕴含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葛饰北斋《新编水浒画传》其一

其实,在浮世绘中画水浒最有名气的并不是这位大名鼎鼎的葛饰北斋,而是浮世绘晚期的著名木版画家,歌川国芳。

浮世绘晚期的作品风格纯熟,日本风情浓郁。歌川国芳刀下的水浒人物更有岛国本土气息特点,用线与造型上飒爽,人物形象和动态凌厉粗犷,像满张的弓箭,显得更加匪气与狂野,一个个莽劲十足。配着富有张力的色彩,把氛围烘托得更加浓烈。套版加入了及有东方韵味的色彩,较低的色彩明度使之画面自然中透着“高级感”。

歌川国芳《水浒豪杰八百人》其二

同是木版画又有别于日本浮世绘,中国近现代木版画大师周东申先生的水浒人物又是另一番风味。如果说歌川国芳的作品是“日式水浒”的话,那周东申的作品可以说是更能让西方人读懂的“水浒传译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比起来看,周东申的作品里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线条的处理,体块与阴影的表达,对空间透视的理解...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传统绘画,但是,作品核心却没有脱离中国传统的审美,衣着、形象、动作、神态...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样貌”。周东申的作品既是符合了当代精神面貌,又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生命。

周东申《九纹龙史进》

中国近现代有着一大批徘徊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艺术家,而真正打破“二元对立”壁垒的少之又少。对于多方文化,既要都熟悉,又要都忘却,不是生硬地把文化元素拼合在一起,而是非常自然与纯熟的流露出来。对于拥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这些是基础。

认真、虔诚的同时不被技法所束缚,这样的作品有着异于旁人的魅力。比方说《十字坡酒坊》这幅作品,为了把几段叙事同时放入画面中,画家用了“中式”散点透视分布人物位置,形式一转又“西化”强调了体感处理光影的部分。在大多东方传统构图理念上,圆形构图是一种极致的周全,对称协调是讲究。而周东申作品中的圆形构图在协调的基础上,用细节的变化,某种成度上打破了工艺装饰感的局限,使之更为生动。

周东申《十字坡酒坊》

《和合致祥·一团和气》清中期

故事与戏剧性也是周东申“水浒系列”画作的重要特点,调动画面中的构图、人物形象、动作、道具等等,以故事情节与画家剖析感悟为中心进行细致的编排。所以周东申的作品读起来像似看舞台剧,总是能让人驻足停留,细细品味。

周东申《快活林》

版画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全球化的艺术,并不仅仅在于其在世界的普遍性,还在于它的实验意义,版画制作空间和材料都有极强自由度,这一点是其他传统画种不能够比拟的。版画作品同时具备了创作性和装饰性,是包容了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形式;而这些艺术家们之所以被全球化的传播,也不止是因为他们拥有超高的作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超强的独立思考与认知能力,面对《水浒传》这种大量再次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依然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观赏到这么多风格迥异,令人叫绝的艺术作品,艺术世界才能百家争鸣。——lul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