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孙霞
图受访者提供
本报讯象牙制杆的药戥子、明清时期的陶瓷脉枕、铜制喷药筒和串铃、数百年前的藏医外科手术器材……一座古朴素雅、藏品丰富的中医药博物馆藏在大连高新区小巷深处,其由大连市民杨学军筹资建立。中国历史上至少次重大瘟疫中,中医药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这里都有展示。
中国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大连市民杨学军筹资建立了这家中医药博物馆,现有有质量的器具、药具、绘图、匾额等实物藏品千余件(套),以及大量古籍医书和手写处方。同仁堂、达仁堂、同济堂、一品堂等百年老字号的木刻板药目,古籍文献《黄帝内经》《伤寒论》,清代名医手写处方……在这里都可以见到。博物馆内有两幅杨学军竞拍得来的清代画卷,一幅是《中医整骨图》,长5.3米、款23厘米,由37多组彩图组成,每组图有二三人,描绘整骨技法的形态。另一幅是手绘《人体解剖图》,5米多长,淡墨绘成,文字标注详细。这两幅图既是医学资料,又是艺术佳品,在国内也并不多见。
从甲古文中“扫”“帚”“洒”“箕”等字的形象设计,到马可·波罗对元大都、杭州等城市环境的赞美,从东汉蔡伦对树皮等废物进行资源化改造发明了造纸术,到隋文帝定都长安因水污染而被迫迁址,从周朝设立环卫工人“条狼氏”,到宋代设置“街道司”专司城市环境管理……博物馆内的古代垃圾分类简史展区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介绍。参观者在这里了解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垃圾分类,乱扔垃圾会受到严厉处罚。
此外,博物馆还设立了中医抗疫简史展区,对中国历史上至少次重大瘟疫中,中医药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介绍。大连记忆展区对近百年来大连中医馆和药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消失的老字号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大连中医药博物馆集收藏、展览、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现在处于筹建完善阶段。据悉,这家中医药博物馆不仅是环保公益实践基地,同时也是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活动基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