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宿迁的凡人巧匠王鹏刀下凝固不朽的

中国江苏网7月6日讯如果您游览宿迁项王故里景区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一定会被那金灿灿的“东关口”等诸多名家题字的刻石匾额所吸引;如果您游览碧波万顷的骆马湖东岸“湖滨书法主题公园”,一定会被那里随处可见的书法刻石作品所陶醉;如果您去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行宫”,那巍巍牌楼之上的“河清”“海晏”、那翠竹掩映下的“御诗壁”、那块矗立于广场北侧刻有大运河地图和“龙王庙行宫”的鎏金巨石,一定会叹为观止。

这些刻品的制作者,就是宿城区王官集镇鹏达石刻工作室的王鹏。

本是书法和诗词楹联爱好者的王鹏,今年46岁。他常常留意于宿迁周边的刻字石和木刻牌匾等书刻作品,在学习和启发的同时,也发现很多不足的地方。诸如:刻工粗糙,刻痕肤浅,不能够将书者的墨韵很好地表现出来;有的刻品只是照葫芦画瓢……因此,他试着涉足这个行业。年,他成立了工作室,承接木石刻字、楹联撰稿、碑石设计、雕刻等相关业务。在从业过程中,他多次为客户纠正章法布局不规范、楹联诗词失律的谬误,得到了认可。年8月,他的刻石作品入选宿豫区第四届政府文学艺术奖。

刻字人王鹏曾外出四处拜学,寻找木石刻字作品,博众家之长,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创新相结合,探索利用现代化的电动工具,追求传统刻工的古意,力求效仿传统、风格复古的目标。一次次尝试后的失败,愈发激励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多年来的探索,他终于掌握运用现代工具,表现三维、平底、U型等传统刀法的技巧,并能熟练地操作竹、木、陶瓷和石材等材质。

年盛夏,一单来自于沭阳虞姬公园的一批“沭宿海抗日中学纪念塔”所需刻石,原来是在山东某地刻好的,并已安装到位。后因验收不合格,要求拆下来重新制作。几经遴选,找到了鹏达石刻工作室。历时一周,加急雕刻近万字,计20余块大规格刻石,顺利通过验收并受到沭阳县有关方面的赞扬。

年4月初,“龙王庙行宫”景区建“御诗壁”,欲将御碑亭中的乾隆御笔题诗复制到御诗壁上。此工程原由河北曲阳某石雕单位承接,先后雕刻两次都没有通过相关资深专家的验收。在时间紧、要求高的关键时刻,王鹏接了这项任务。经过拓片、扫描、放大、出图、放样等相关专业程序,他顶烈日、冒粉尘,经过一周的精细凿刻,顺利完工,受到当时多方充分肯定。

王鹏说,碑刻是集石刻工艺、书法功底、民俗礼仪、碑文编辑、楹联撰写等多项知识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民间手艺,大致分类有标志碑、功德碑、纪念碑以及墓碑等。刻字人必须勤于研习不同碑文编排的规范文本,字体的选择以及竖排文稿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规避谬误。

年清明前夕,众多预订墓碑的客户慕名而来。王鹏改变周边同行长期沿用的族系不详、称谓不准等“一锅粥”式碑文排版模式,以及“祖父母之墓”,落款却刻“孝男、孝女”之类认子为孙的谬误,创新设计了一套特别严谨的“族谱式”模板,并在相关的媒体公开发表,得到《民俗探源》一书作者马修章等民俗专家的肯定和力推。

王鹏先后和宿迁、徐州、淮安、乃至安徽、山东等地碑刻同行交流,一起纠正谬误,规范标准,引领发展。通过网络渠道,经常进行互通有无,学习和借鉴好的方法,帮助和指导新手从业。年12月,王鹏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享受区政府扶持发展补贴。

臻于细节,是王鹏以及他所在工作室石刻者的理念。年元旦期间,为了确保工期,他不畏严寒,把制作好的一批文物保护标志碑送去安装。由于冰雪路滑,导致运输途中刻品碰破了一点点边线,虽无大碍,却有损精致。第二天一早,王鹏便带上工人,带上电暖气等工具去拆除下来,并重新制作一块安装上去。他以严谨考究的职业精神,博得主事单位的一致赞扬。

王鹏说,雕刻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传承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在简单的材料上,以尖刀等雕刻工具为笔,镌刻出留给后人长久的记忆。尤其是石头刻品,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让岁月永恒。

结束语:宿迁晚报从今年4月21日起,陆续刊发“寻访宿迁的凡人巧匠”系列报道,记者的视线瞄准宿迁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平凡劳动者,采访他们凭借着热爱和执着,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不管科技如何进步、时代飞速更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坚守的力量,用传承和发展书写一个个动人的凡人巧匠的故事。

这一系列报道迄今已刊登15篇,到今日暂告一段落。让我们致敬身边凡人巧匠,他们的工匠精神鼓舞我们前行。(徐其崇赵治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