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秋战国时期人物雕塑特征以孔子及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俑,雕塑开始独立,可以说中国雕塑的真正独立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开始从工艺美术中分化出来,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俑上,俑是中国古代陪葬用的偶人,用以象征、代替殉葬的人、动物等。

俑的出现是社会理性与文明的表现,是历史的进步。这在各种各样俑的雕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古朴深厚的造型、夸张而充满动势的神态、蕴含时代精神的风格,对当时的人物雕塑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公元前—公元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悲痛不已,子贡在孔子墓前搭起茅屋,为师守墓三年。期间,他常常回忆老师生前的言行笑貌,于是砍来楷木,心思手摹,雕刻出了这对孔子和亓官夫人的像。

目前各种版本的孔子圣像大多为后人根据文字描述凭空想象出来,惟有此木刻造像是亲眼见过夫子的学生子贡所遗留,故而在雕像人物形象、服饰上具有极大的真实性,对于后人研究孔子,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艺术风格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概述

楷木像一直以来作为孔庙圣物被特殊保管。直到公元年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临安,孔子的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受命率孔门二百余户族内精英扈跸南渡时一起带至南方。高宗赐孔氏一族寓家衢州,孔氏嫡系便在衢州建宗立庙,即孔氏南宗家庙,而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便一直存放于家庙思鲁阁,受孔氏南宗后人敬仰。

年,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的方志学家余绍宋应友人高锦甫先生之邀为其珍藏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照片题词。

余绍宋先生民国十九年五月二日日记上如是记载:“高锦甫以先圣楷木像嘱题,因书云:‘上为至圣先师及亓官夫人楷木像,相传为端木子贡手雕,刘佳游家庙诗所谓传是卫国贤摹刻,志师谊者也。西安旧志仅云宋圣公孔端友随高宗南渡,抱负而来。今观两像木理坚结,几化石质,而雕刻又极古朴浑穆,虽不敢必其出于子贡,要为汉以前人之刻无可疑。木质而能留至今,世间更无其偶,况属圣容,尤堪珍重。旧奉家庙思鲁阁下,今移奉阁上,孔裔向不轻示人,非其时不许瞻仰。十五年前由绍宋商诸博士肖铿先生,始许摄影,渐传诸于世。人多未详其由来,用志数言,借传梗概。’”

二、《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艺术风格分析

孔子像高37.2厘米,宽15.5厘米,双膝前曲,正面蹲坐于台上,身着长袍,双手合抱于胸前。面部为圆长形,双目横长突出,高鼻合口,卷唇不露齿,唇上两绺八字胡,下垂三绺长须,两长耳外突。

夫人亓官氏像高41.2厘米,宽16.5厘米。双膝前曲,正面端坐。身着长袍,腰束宽带,双手拱于袖内。长圆胖脸,双目正视稍闭,高鼻,小口合唇,左右两耳外张。头挽发髻,靠前部发髻右旁有一站穿孔,似插簪处。造型优美,表现了贵族社会中的妇女形象。

郁达夫先生这样描述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楷木像各高尺余,孔子是朝服执圭的一个坐像,亓官夫人也是一样,但手中无圭。两像颜色苍黑,刻划遒劲,决不是近代人的刀势。孔子像的面貌,同一般的画像并不相同,两眼及鼻子很大,颧骨不十分高,须分三挂,下垂及拱起的手际,耳朵也比平常人大一点儿。”人物温静的面容也显示了艺术表现的新水平。

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

这样的人物造型与我们看到的同一时期出土的的木俑造型非常相似,如云梦大坟头1号墓出土木俑,轮廓鲜明,脸面保留着刻削的棱线,尚存战国木雕之古朴遗风。这一时期的人俑体态多不大,俑体略扁平,四肢小而头偏大,只雕刻出粗略的轮廓,画出口鼻眉目,眼部突出,力求克服人物表情呆滞的缺陷。手的刻画不作重点,近似浮雕。人物动态或坐或站,有的还在躯干上另外安装手臂,手上再握持小木剑、小木戈等兵器,或者持乐器演奏。长沙杨家湾6号墓出土的一组伎乐坐俑,高30-35厘米,姿态尚属生动。

但到了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别是表情已经非常生动,马王堆汉墓出土木俑,分着衣和彩绘两大类,头像雕刻精致,较战国木俑更为写实传神。江陵凤凰山号汉墓出土的车仗奴婢木俑群,包括持戟谒者俑、伫立侍女俑、荷锄农奴俑、执斧工奴俑、驾车木马及木轺车等24件,生活气息很浓,人物身材颀长,躯体轮廓极富曲线变化,衣纹质感很强,彩绘服饰鲜丽。江苏盱眙东阳和扬州邗江胡场等地发掘的西汉晚期墓葬都出土过木雕的说唱俑,它们常为坐像,一手微举,一手抚膝,眯眼张口,是现存西汉木雕中的艺术佳作。

尊上对比我们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自身的整体风貌把握的是“拙”,从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造型艺术审美特征中,可以看出木刻人物毫无装饰的简洁与朴拙;突显春秋战国艺术的审美意识,折射出当时雕塑艺术整体造型之中的一种简洁与古朴笨拙相结合的自然感。

作者在被限定的动态范围内,力求使人物得到生动的表现。如洛阳金村所出的几件青铜人形器座,就突破了一般常见的呆板姿态,表现出了人物活动的瞬间表情。有的席地而坐,神情恭谨;有的屈一膝蹲坐,一手持套筒,一手上扬,动势豪放。其中一件侍女像,长辫,胡服,着靴,双手平持套筒,仰首,表现出在劳动过程中十分专注的表情。

与后期秦兵马俑雕塑不同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并不追求形体上的大和数量上的多,而是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而这条雕塑艺术之路代表了中国艺术美学发展方向的主流,就是从图像符号的视野来研究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线条美——粗实、拙朴,这种线条与造型折射出符号的意思,即为一种具有图像性、可模仿的符号呈现。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线条的符号性代表的是对当时时代面貌的写照,而进一步探讨的话,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是受当时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表达影响,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为当时时代的整体艺术审美风貌提供有力参考。

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价值体现

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得以保存至今,不仅蕴含极高的历史价值,让后辈艺术家得以一窥孔子风采,更为他们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的衣着打扮、雕塑艺术造型特点、审美价值以及对孔夫子形象的再创作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四、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审美特征中的朴拙、浪漫、刚健、恬静之美,体现中国民族美术写意大气魅力,丰富了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笔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雕塑艺术根源是一种趋向崇高之美的体现。结合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方面的了解,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期艺术审美中正体现出这样一种自然崇高之美,即一种诉诸于心灵上的生命本质力量。

参考文献:

[1]良渚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M].年12月.

[2]傅举有.湖南出土的楚汉木俑(上\下).收藏家,年第10期\11期.

[3]肖长生.论中国古代雕塑的线条[D].景德镇陶瓷学院,.

[4]邢开.中国当代雕塑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神[D].西安美术学院,.

[5](民国)徐镜泉纂辑.孔氏南宗家庙考略(孔氏南宗家庙宣纸线装藏书).

作者简介:张继新,年生,大学本科学历,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美术干部,衢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从事连环画、雕塑工作。多次在《连环画报》发表作品,出版过多部单行本连环画。小雕塑孔子被故宫博物馆收藏,雕塑《孔子七十二圣贤》之巫马施获第四届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雕塑《美院女学生》获第八届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临行密密缝》获第九届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