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在杭州读大学,对你有什么影响?”“版画系毕业,为什么做动画?”在无数次的采访中,孙逊说这是他遇到最多的两个问题。
年7月6日(纽约时间)晚11点57分,孙逊最新3D影像作品《偷时间的人》在纽约时代广场展映现场
就在前段时间,他接受一个媒体采访时,对方上来就直接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他干脆直接跟对方说:“你把单子给我看看。”看了之后,他没有回答,说:“这样,你上网查一下,网上都有答案,别人都问过了。你直接复制过来贴上就行,剩下的你问我的助手邓晶。你对我的作品也不喜欢,也不想了解,这些问题基本属于99个人都会问的问题。所以用我的方式给你提供答案,这样你也完成了你的工作,也不浪费你的时间。”
孙逊不愿意回答99个人都会问他的问题,这也是他为自己做艺术定下的标准。每一位艺术家都要做与其他人不同的东西,但想到与做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偷时间的人》在纽约时代广场展映现场
年7月6日(纽约时间)晚11点57分,孙逊最新3D影像作品《偷时间的人》在纽约时代广场展映,该艺术项目从7月1日起在纽约时代广场核心外屏放映至7月31日。这是该艺术项目首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孙逊的朋友帮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是这个时间段投广告,一个月需要万。当《偷时间的人》在时代广场核心外屏播放的那一刻,孙逊做了99个人都不会做的事,就像他过往许多次的创作一样。
孙逊的作品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或者说他看待世界的方式。结合他的个人经历、知识结构产生出一套创作的方法论。这使得他的作品总是带有孙逊的“标签”,但每一次作品都会呈现不一样的面貌。
《偷时间的人》展览海报
孙逊今年已经37岁,从20多岁至今,他一直保持着去世界各地进行驻留创作的习惯。每去一个地方,他会去了解当地鲜活的历史、文化,与他的知识结构关联,产生他创作的方法。而他的世界观,他相信,无论去到哪儿,都是适用的,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可以用一片树叶、一个人的耳朵,一个农民的见识,一位匠人的智慧来解释他的世界观。因此,“即使不出门,依然可以’一叶知秋’,活的通透。”
“艺术的问题不能依靠艺术来解决。”是孙逊一直的观点。要聊孙逊的艺术,也许需要从他的世界观开始聊起。
雅昌艺术网:从你过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你对政治、历史、甚至知识保持的质疑态度,同时坚持动画作品的手工创作,而不借助电脑技术完成。通过创作你所追求或希望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孙逊:我所追求的没有答案。艺术家本来就不是提供答案的,他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或者说我所追求的是其实是一个真理,你知道它的存在,可你永远也不可能追求得到它。
如果仔细留意,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真理”的存在。
孙逊纪录片《兀乡》象罔艺术计划出品截帧
比如我的工作室名字:用了“π”这个符号。3.······最终“π”的数值存不存在?答案有两种:第一是存在,但它永远在无限不循环中,你永远都得不到;第二是不存在,但它却按照一个方向向前推进,不断地接近最终的那个值。这就是真理。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的是唯物主义观,只相信我们看到的东西。但你的耳朵你能看到吗?当然看不见,但它存在吗?当然存在,耳朵就是真理!如果你不借助外界的帮助你一辈子都看不到你的耳朵。
就像我们常说一句话“抬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厉害在哪儿?我认为不是“抬头”,也不是“神明”,而是“三尺”,三尺就是一米,一米范围内就有神明,随处都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你谈到了真理的存在,同时探寻真理是需要借助外界帮助的,比如我们学习的知识,获取的各种经验等?
我不相信知识与经验,跟“π”这个数值一样,不断地追求知识,但永远让自己保持一个无知的状态。我对知识是警惕的,但必须拥有知识,必须学习,知识掌握了还要学会忘掉。
探寻真理的过程并不等于获取知识与经验。其实说的是人的见识。见识不是说去过纽约、到过巴黎。就像“三尺内有神明”,见识就在我们身边,就看你有没有弄明白。
“一叶知秋”,是很难达到的境界。一片树叶我们天天见,但我们一辈子可能都达不到“一叶知秋”。卡夫卡说的一句话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旅行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永远无法拥有的。”其实二者说的是一个意思。一个农民,哪儿都没去过,甚至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子,却可以特别有见识:一棵树怎么看,从影子怎么看方向,何时下雨,明天的月亮会怎样,虫子什么季节有危害,所有的植物怎么生产出来?你听他分享这些的时候会觉得他太有见识了。如果一件事通了,就都通了。
孙逊SUNXUN偷时间的人01TimeSpy01木刻画Woodcutpaintingxcmwithframexx15cm
这也解释你为什么一直坚持用手绘的方式来做动画?
对,我要做农民。其实工匠精神里面也有世界观。这次《偷时间的人》这部3D动画影像是与瑞士著名制表企业AudemarsPiguet的艺术基金会之间的艺术合作项目。这个企业位于瑞士汝山谷,这是离神最近的地方。据说当地有一位老头是一个传奇。他的工作是跟树木讲话,然后选树,把这颗树砍了做小提琴。伐木工们跟着他,等他先聊天,聊好了再砍树,他说哪颗树OK,做出来的小提琴就真的很好。大家都深信不疑,在今天这个高科技的时代,还用这种方法,这就是世界里比较湿润的角落。我们没办法解释清楚,而且很多东西不明白也挺好的,这样我们还有想象的空间。
爱尔兰有一个传统,如果在那儿投资建厂,政府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批下来,因为据说他们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勘探地下有没有住过小精灵。
这些东西就是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对我影响很大,也特别有意思,所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呢?我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作品。
孙逊SUNXUN偷时间的人07TimeSpy07木刻画Woodcutpaintingxcmwithframexx15cm
回到你做作品,比如这次《偷时间的人》,如何表现你的这一世界观?影片的开始:“时间始于亿年前”,这个引入瞬间把人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想象空间。
时间是一个地质学的概念,或者说是我们意识的产物。英国人发现了时间,但从来没有说英国人发明了时间。所以我在“时间开始于亿年前”后加了很多感叹号,最后是一个问号,因为时间一直都在,没有人类的时候时间就在。
紧接着出现了奔跑类似像神兽的一个形象。
其实是一个星座。也是一个世界观,我们了解世界的时候用很多无奈的方式,因为我们不能真正了解时间,必须借助我们的想象去完成。就像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做的事情: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创造图像,归纳、编出一套逻辑,相信它,这样就有了坐标,就可以生活了。
影片中不断有:表内部机械场景,星球运转场景穿插其中,这些表达的是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
对,它是世界的秩序,是世界的一个结构,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有齿轮的,没有齿轮怎么转。包括动画里人的五官,都是一种世界观。
还有一个类似火箭发射的场景,好像一个很老的纪录片,这是直接用的某一部老片子里的素材吗?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法国人拍的。讲的是从地球到月球。人类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拍的就是这个,可见我们很渴望了解这个世界。
这些内容在《偷时间的人》里面互相关联起来,表达了你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普遍质疑,同时你也没有答案,体现出你的世界观,就像你以往做的作品一样?
对,没有答案,就像我一直所说的,艺术家的工作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
艺术家:孙逊
这也解释你一直对历史、政治、知识等这些东西保持质疑的态度?
历史都是人创造的。我观察人,把人当动物看。虽然我也是人,但在某些时刻当你思考时会跳出来看。比如人有礼貌、道德、规范、法律,制造历史、文化。当你跳出来看,为什么有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宣扬礼貌、道德?因为人是动物,本来没有礼貌、道德,所以这些才会被提出来。回到人类社会你还得讲礼貌、有道德。
你作品里面一直延续的魔术师形象,在这次影像作品中也有出现,其实是在反思我们人类社会中的这些准则或标准?
魔术师是一个合法的说谎者。这个魔术师本身不重要,提到这一点,魔术师就可以抛开,我讨论的是人需要谎言。
对包括魔术师在内这些形象的持续运用,将你的作品彼此关联,虽然你的表达方式总在改变,你创作的精神内核,或者世界观的一致,使看的人知道这是孙逊的作品,但每一次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做作品的时候我要考虑到之前作品的系统,必须是连起来的。但我不能傻傻的做99个人都会做的事。就像我在泰勒版画院的驻留项目。大部分艺术家去那个地方驻留就真的做了一张版画,或者复制一些作品,用纸做一些浮雕等。我去做就决不能做大家都做的事。版画其实有一个统治的概念:比如我们花的钱,我们的证件、街上的广告,包括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印刷、复制的概念,在这些东西里,如果再加入意识形态,就可以统治人。于是我做了一件作品《鲸邦共和国》,从版画延伸出了一个国家的概念,里面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所有元素,比如国旗、国徽,历史、故事,甚至水源从哪儿来,还有货币等。
虽然你说把人当做动物来看待,但你自己的创作中,却极大发挥了你的主观能动性。归结到最后一个问题,对于你自己的创作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品不是你做的,他是你的灵性或是神性在发挥作用。我说的不是说我的神性,我相信这个神性和灵性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只是有没有被开发出来。
后记:孙逊最新3D动画《偷时间的人》即将于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展映,届时还有精美的《偷时间的人》与野兽派合作的衍生品,以及入围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动画作品《21克》,与入围第62届柏林电影节动画作品《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限量海报赠送。通过艺术头条报名赢取奖品。
孙逊《偷时间的人》与野兽派合作的衍生品
香格纳画廊于7月8日在上海西岸新空间推出孙逊一周专场放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