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额尔古纳河的浪漫

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的恩和乡西边有个山沟,当地人叫八卡沟,是去边境线的老路,据说这个山沟里有很多狼。

以前有个人在这里放牛,很晚了还没回来,村民就结队去找他。

他们发现山里有火光,看到放牛的人正举着火把挨着火堆坐着,而火光的周围有好几只狼正在盯着他。

恩和的山

这是恩和遛马的兄弟给我讲的故事,为了劝阻我在山里徒步不要走太远。

我听了他们的话,没有进山里,也就没有遇到狼,不过倒是遇到了一个叫“额尔古纳的狼”的人。

“额尔古纳的狼”真名叫果俊军,是恩和的俄罗斯族人,俄罗斯名叫维佳。我称呼他“果哥”。

果哥有四十来岁,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不过他没有一点中年人的油腻,反而有点偶像包袱。

果哥平时很注重穿衣打扮,驯马的时候穿着皮靴戴着皮帽,有一股西部牛仔的范。

果哥家的马群

果哥长得帅气,镜头感又好,经常出现在一些写俄罗斯族的文章和游记中,代表俄罗斯族出镜。

我觉得果哥再努努力,可以成为网红,以他的形象,还有他饲养的那一大群马,以及东北话与俄罗斯族组合所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在抖音收获一票粉丝应该不成问题。

果哥和恩和乡的大多数人一样,也经营着一个家庭宾馆。

恩和的家庭宾馆大都有一个俄罗斯风格的名字,比如瓦西里、阿妮娅、阿列克,果哥的家庭宾馆叫维卡,是胜利者的意思,他说希望游客和他都能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果哥是第三代俄罗斯族后裔,他的父亲叫果富贵,俄罗斯族名伊万,是第一代俄罗斯族后裔,父亲是河北人,母亲是俄罗斯族人。

果哥的母亲叫朱玉花,俄罗斯族名安娜,是第二代俄罗斯族后裔,爷爷是河北人,奶奶是俄罗斯族人。

果哥的父亲和果哥的爷爷果哥家庭照

果哥家庭照,第二排从左到右为他的大哥果俊龙、他的媳妇、他自己,前排是果哥的母亲和父亲,中间的是果哥的儿子。

恩和俄罗斯族家庭的历史大多和果哥家的一样,父亲或祖父,来自山东或河北,而母亲或祖母是俄罗斯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家庭组成呢?这要从额尔古纳俄罗斯族的形成谈起了。

中国的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和黑龙江三个省份,虽然同为俄罗斯族,但是来源不尽相同,我这里主要只涉及额尔古纳的俄罗斯族。

额尔古纳河

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清政府放开了对关外的禁令。

当时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发现了金矿和煤矿,所以大批来自山东和河北的难民“闯关东”来此谋生,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壮年单身汉。

后来因俄国修筑中东铁路,又有大量关内劳工迁入。

那时的俄国,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连年战争,男子都当兵去了前线,大批妇女儿童为躲避战争,跨越额尔古纳河迁居到中国境内,在这里垦荒种地、放牧渔猎讨生活。

这两支移民,一支是闯关东的中国单身汉,另一支是躲避战争的俄罗斯老幼妇孺,他们就这样在额尔古纳河畔相遇了。

俄罗斯族的民居--木刻楞

于是许多俄罗斯姑娘成了中国淘金者的妻子,继而繁衍出一代又一代,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族群。

中国的俄罗斯族和俄罗斯人是不同的,他们是汉族与俄罗斯人通婚的后代,也被称为华俄后裔。

在额尔古纳的太平村,有一栋百年老屋,是建于年的木刻楞。木刻楞里挂着主人家的老照片。

额尔古纳太平村的百年老屋房间内挂的老照片

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勾勒出这一百年来时代变迁的轨迹,也可以看到两个民族相融合的痕迹。

“百年老屋”主人家的照片果哥家的照片

就这样,在两个民族的特征交替浮现中,一代代的华俄后裔在额尔古纳河右岸扎根定居,成就了边境线上最浪漫的佳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