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middot个案

????????????????????????????????????

Art陈琦按:

年6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个案与生态”,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30会议室举办,本次参展的十位艺术家对各自的创作教学做了系统梳理与介绍,曹庆晖教授、陈琦教授及冯石老师做了精彩总结与点评。

本次参展的0位艺术家均来自我国各地区重要的艺术院校,他们的创作和教学较大程度上反应了当下我国水印木刻发展的生态。同时,作为个案,他们的创作方法和观念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个人艺术思维和创作的不同经验,另一方面他们的创作又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ART陈琦将各位艺术家的现场发言编辑成篇,最终形成“个案与生态”专题系列文章。现将文章定期推送,以期深化交流,共建水印木刻的未来生态。大家好!我是石磊。这次一共十位艺术家参展,我个人非常喜欢大家的作品。我在做事的时候也喜欢分类,所以我发现这十位艺术家走向水印版画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有几位艺术家一开始就是用水印木刻的方式开始学习创作的,但有几位艺术家我也比较了解,像游宇老师一开始是做石版的,连卓奇老师是国画,包括黄老师一开始也是做铜版。我个人一开始是做木刻,后来走到木口,最后涉及到水印。

图《朝花不夕拾之一》60x60cm木版水印

这些经历对个人来说是一个整体,个人性格决定作品的类型,有时候不一定是要用画种的方式来归类,但汇集到水印版画这部分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媒介的共性,在此之外就是大家的创作理念的差异了。其实前面谈到这些不同艺术经验恰恰为水印版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水印版画今后也许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2《朝花夕拾之三》58x65cm木版水印我对水印版画的理解实际可以分成两个方向,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对水印木刻的研究我认为是一个向内的过程,就是对版画本体属性的一个研究。因为它的创作技巧和图示的趣味性是积累了很长的时间的结果。我做水印木刻是从年,可能比在座的大部分老师都要晚一些。所以在这块我只能说我自己的一个作品的面貌。然后另外一部分是向外的延伸,就是边界问题。

实际上边界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在思考用不用水印木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念时,实际上就是在思考水印版画的边界。我愿意把水印木刻作为一个限定性的创作,然后它限定在某个范围内的时候会有一些障碍,这种障碍、限定是水印木刻的一种特点,我觉得可以运用它来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图3水印木刻构成实验

后面这个背景是我完成一张作品,当时也是刚接触了一些水印的作者,然后向他们请教制作的技巧,最初技术的积累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刚才梁老师聊水印木刻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实在,我感觉都经历过这些东西。图4《朝花不夕拾之八》木版水印4×44cm我后来一直在想,版画避免不了对技术的研究。我很清楚技巧只要是有一个时间的积累基本上都是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的,但是水印木刻和我做其他作品到底有没有区别?我必须找到这个点才行。所以其实我一开始是从构成开始一点点的做,然后不断的找一些比较明确的关键词,比如:“符号化”、“重构”、“东方”甚至找它他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很具体的一些点,就很容易带入水印的语境,比如水印的这种颜色叠加,这种叠色出来的那种美感是别的语言不好表现出来的东西。而且它是印出来的一种美,它只有在看到原作之后那些质感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我更愿意看水印版画的原作,它本身个质感体现出来的那种美感是要更强一些的。昨天吃饭的时候讨论的《蒲公英》,我确实看过其中一张,同样一张画的不同质感也是会有区别的,印出来的魅力确实是不一样的。

图5《朝花不夕拾之六》木版水印45×45cm另外一点,水印木刻对于我来说,它更像写诗,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必须要用一个非常提炼化的形象或方法来处理画面。最后做出来以后是一种意境。所以我后来逐渐的是用符号化的东西去来处理我的画面。刚才我听梁老师说到一个词叫“得意忘形”,我觉得这个词用的特别好,是我从前年到去年一直思索但是我一直没找到的那个状态。

图6《朝花夕拾之二》60x90cm木版水印

这张也是比较早的一张,是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刚开始思考我自己的作品应该怎么做。包括用几何型和一种传统的假山石的形状,这样的一个对立关系。其实这个三角形我是用PP纸转印在纸上的,然后形成一个画面,好像也是在找传统和现代的一种对立关系。

图7《朝花夕拾之十二》00x00cm木版水印0这是本次展览的一张作品,包括下面的椅子和传统符号形象的对立关系。这两张作品实际上是单独印的,创作这两张作品的时候正好是在国家艺术基金培养项目里面,后来印了这两张作品。我特别喜欢水印的那种叠色关系。我在想这两个作品有没有可能产生叠色关系?所以后来印了这张作品。因为构图关系我就把这张做了一些切割。图8《朝花不夕拾之五》60x90cm木版水印

图9《朝花夕拾之十三》90X90cm木版水印0

去年开始创作了以松树为题材的作品,我在这儿也是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对创作上的思考。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从去年开始我在一个很陌生的环境,我在寻找这个环境当中最能引起我注意的一个视觉形象,然后我就注意到了这个松树,也和传统的松树的形象有一个思考结合。然后在这个形象上我在想怎么样能够结合创作,我就开始画了最简单的松树的符号,画完之后就开始拿它做一个素材。就变成下面的这张画了,我觉得太像一个水印的创作稿了。我觉得这画里面还缺什么东西,然后就做到左上角这个状态。图0松树系列草稿的演进过程做完以后我觉得缺了一点树林的野趣感,就往右侧的方向上变化了一下。我一直在调整这个画面,希望它出现一种树林状,就是具有野趣的画面感。实际上我就是刻了这么右上角一组树林,然后用饾版的方法把它无限印制。它出现的叠印感觉就是我当初看到这些树林给我的印象状态。所以我觉得这个点结合得挺对的。做到这个状态的时候其实是完成了我对水印面貌的状态展示了。

图松树系列作品创作演进

图2松树系列作品创作演进2之后我还是想给自己找点别扭,我就想这个作品还有没有变化的可能性?我就又找到左边这些图片,我注意到了除了这些树以外有很多能在图片上跳出的颜色,这些跳出的颜色我发现它没有办法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但它确实存在于画面之内的。所以我就从画面里面就把它抽象化了变成一个色块,和我原来的这个图像结合起来。然后希望能找到一些语言,在这个点上我就开始思考水印以外,当水印不能用水印印的时候还能够做些什么事情?图3水印版画范畴之外的绘画探索去年我就做了一些别的尝试,实际上和水印没有多大关系,但和我自己作品的一些气质还是挺符合的。这些是我用捡的竹叶和枫叶直接印的,但都是用水性颜料去制作的。包括这个枫叶我只捡了几个,之后我就想用纸张去代替,做了一个几何画的变形处理。我发现这几个画以后其实抽离出来的那种符号反而应该是我创作的一个点。

图4水墨实验

图5水墨实验2

我开始做了一些像水印的水墨作品。这是另外一张作品,也是有一些假山那种形象的处理,但是我就把它完全改变。像这样的一个处理我是这么想的,水印我觉得更像手掌的正面,你想了解正面的东西是应该跨越过它另外一部分,尝试了解它背面的东西,这样才能知道它正反之间是一个完整的厚度。

所以我在做这样东西实际上在我思考的过程中更清晰的认识到水印本身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这样我觉得后面我可能做水印的时候,可能那个精准度会更清晰。以上是我创作到现在的一个思考,谢谢大家。

石磊

ShiLei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中国当代优秀青年版画家,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水印版画艺术。

相关文章

陈琦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