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革命战火与诗意人民艺术家力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www.gpitp.gd.cn/news/20180619/87573.html

线上展览

前言

力群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始终以人民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及饱满的热情、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对山西美术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举办“革命、战火与诗意——人民艺术家力群的艺术世界”线上展览,通过展示典藏的力群先生艺术作品和文献资料,以此来研究和推广力群先生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坚守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以及力群先生崇高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品质,这正是我们今天美术事业发展所应该弘扬的。

力群先生出生于山西灵石县,在生活与绘画的坎坷艺途中,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投身革命、奔赴延安,以革命美术家的身份与理想走出来一条民族化的现实主义美术之路。20世纪30年代,他在杭州国立艺专发起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并积极投身“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活动,以艺术为刀锋抒怀着生命的畅歌,关切民生,折射时代;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投身民族抗日救亡的前线,救亡抗敌、立国兴邦,以“为人民大众而艺术”的信心与决心一次次深入基层开展抗日宣传,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受命在山西、北京美术前线开展组织和领导工作,为山西美术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繁重的行政工作外依然坚持艺术的独创性,呈现出大量鲜活而有价值的艺术创作。

在20世纪中国版画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历史负重、现实关切、时代印记、艺术本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直贯穿于百年中国版画的学术课题。作为20世纪中国版画百年发展的见证人与亲历者,力群先生始终站在中国美术的立场上进行创作,坚定绘画民族化的道路,他的艺术给予了我们在艺术实践道路上重要的当代启示与意义。力群先生的艺术创作从革命中走来,历经战火纷飞的历史岁月,到后期又回归平静与诗意,这即体现出艺术家一生境遇变迁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为时代和生活写照的精神追求。可以说,他的艺术是一种以图证史的珍贵文献,亦是再现历史、寄涵人文关怀、抒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载体。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将以此为契机,对力群先生的大量版画、书法、国画作品以及珍贵文献、手稿、遗物进行不断的梳理、研究和展示,希冀在对力群先生的研究工作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艺术家简介

力群:(—)原名郝丽春,山西省灵石县郝家掌村人,是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前驱者之一,著名的版画艺术大师。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力群的版画作品《黎明》《瓜叶菊》《林间》等被英国、法国等国家收藏。力群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我的艺术生涯》《野姑娘的故事》《马兰花》《我的乐园》等。

作品赏析

《鲁迅像》凸版

12.2×10cm年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藏

《鲁迅像》创作于年,时年二十四岁的力群刚刚经历了如愿以偿考入国立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初踏艺术路”、因“木铃木刻研究会”被捕入狱的“铁窗风味”、出狱后经友人曹白介绍与妻子刘平杜相识以及找到工作的“初入社会”,这几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后,在友人曹白上海的住处,同挚友们谈艺术、谈文学、谈苏联版画,年轻的力群在对未来充满复杂又憧憬的情境下创作了这幅黑白木刻:《鲁迅像》。对于力群来说,鲁迅是他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曾在自传《我的艺术生涯》中说到:“他的书成为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为自己精神上的导师鲁迅刻像,自然会追求一种庄严的、稳定的构图,因此鲁迅的形象被安排在画面中央,头顶至两边肩部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式构图,这也是通常表现人物形象时使用的经典式构图。中国传统的木刻人物画通常以线为主,面部不做过多的修饰,而在这幅木刻作品中力群通过表现光照在脸部形成的亮面、灰面及暗面的“调子”来塑造人物的立体感,显然是受了苏欧版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力群利用木刻刀三角形的槽状刀刃在木板上形成的独有的痕迹,使面部线条遒劲有力,巧妙的塑造出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坚毅、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物性格。背景中出现四个形象也耐人寻味,左上角是一把镰刀,镰刀本为生产工具,在画面中则象征着它的使用者——劳动人民。镰刀的下方是一只紧握钢笔的手,以一种战斗的姿态将笔尖直指下方的“叭儿狗”,右上角为排列着的书本。结合鲁迅在木刻思想和理论方面的贡献来分析,力群试图通过用镰刀、钢笔、叭儿狗、书籍这几种具体的形象进行有意味的组合,向观者解读一个积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强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木刻艺术应切实的反映人民斗争的生活,进而成为推动人民革命的有力武器、“弃医从文”、“以笔为枪”企图通过揭露社会黑暗来改变愚昧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奴性思想的鲁迅。这件作品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力群早期代表作其中的一张,整体利用三角刀表现出锐利的、有力的线条,给人以力量之感,刻画出了一位永不屈服的、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文学家、革命家。力群在完成这件木刻作品后,曾通过挚友曹白寄给鲁迅先生,在得到先生信中对这幅作品的肯定后,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努力投身于木刻创作中,之后《鲁迅像》发表于上海著名的《作家》月刊上,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像。木刻版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以刀为笔,以木为创作媒介,后以墨为色将木板上的内容转印至纸上。平面艺术的魅力在于表现和再现,表现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再现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木刻版画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甚至四维感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挑战的、有意味的创作。

力群同志是鲁迅先生培育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元老,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文学评论家、素有修养的小说家、独具特色的散文作家。

——胡正(摘自、年力群散文选《马兰花》序及《火花》月刊《早霞晚霞皆灿烂》)

作品赏析

《人民在暴风雨中》

黑白版画12.3×9.3cm年

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藏

抗日战争爆发了!这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战争的胜利将决定中国的命运。全国人民奋起抵抗,群情激愤。力群却仍然搞他熟悉的农村题材。抗战初期创作了《人民在暴风雨中》,描绘一对农村夫妇在暴风雨中前进。画面上仍然弥漫着田园诗般的优美情调,但天空却响起了雷声,大地刮起了飓风,暴雨倾盆而下。农村哀愁、宁静、沉闷的气氛,已是一扫而空。此画令观众精神振奋。它的产生难道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描绘农村普通生活情景的作品,竟能让人们联想到中国人民正在经受抗日战争风暴的考验呢?作者出生于农村,对农村人物、风景,以至花木、草虫,都很熟悉,都充满感情。对风、雨、晴、晦等自然现象也会触景生情。作者的多愁善感,是出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显然,他描写风风雨雨只是手段,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和亿万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精神。由于抒写了博大的天下之情,就使一幅不大的版画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人民在暴风雨中》构图严谨、细腻写实的手法,刻画出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黑、白、灰布局有致,刀法在统一中求变化,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农村暴风雨来临的情景。

——摘自牛文《心灵的探险——漫谈力群版画艺术》,发表于年7月《版画艺术》第七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