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重回春节潍坊有个年画张

杨家埠,是咱们国家著名的年画产地。有一种说法是,它与“南桃北柳”一起,成鼎足之势。南,指苏州的桃花坞;北,自然是指天津的杨柳青了。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到网上找找《大掌门》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情便是以杨家埠的年画为背景展开的。

上图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下图电视剧《大掌门》的剧照

而潍坊年画呢?张殿英和张运祥在合著的《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一书中讲得很清楚:“从历史上讲,杨家埠是潍坊地区木版年画的发祥地,潍县年画是潍坊地区木版年画固有的名称”(这里的潍县年画是旧称)。

左图张殿英与张运祥合写的专著

右图位于青云山民俗游乐园中的青云山年画馆

接下来,便是“年画张”。这实际上是笔者的一种说道,指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本书的作者。这是一对父子,父亲叫张殿英,儿子叫张运祥。父子俩之于年画,既有“承”又有“传”还有“创”,整个年画的生态在这父子俩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张殿英和张运祥在年画采风团横幅上签名

张殿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美术科班出身,在学时的主要范本就是年画,毕业后在中学做过美术教师,后又参与《潍县年画》改革,年画研究颇有造诣,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金奖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等称号。张运祥自小学习刻版,与其父创办了青云山年画馆,现为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潍坊医学院客座教授,曾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也曾荣获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传统木版年画:男十忙

年画是项传统的民间工艺,虽说最初与文人画有些渊源,但几百年来,年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工艺、生产、传承体系。张氏父子的木版年画,说来话长。但概括起来也简单,就两个字:“用心”。虽然只有两个字,个中包含了父子俩多年的心血。

传统木版年画“黑货”:渔樵耕读

传统木版年画:威震山林

听张运祥说,他们家“从清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原版都有。清代的版有多套,能印画的有70多套。”这些原版不仅有助于木版年画的研究,对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文无疑也有很大帮助。提到这些原版,张运祥颇有感触,他说:“原来老的版子就不再去翻刻,过去的年画技艺已经达到顶峰了,无法超越它,再翻刻只能翻刻出它的外形,神韵翻刻不出来。”可以看出父子俩对传统年画的那份敬畏、那份尊崇、那份珍惜。为此“用心”良苦,编印了《山东潍县年画》14卷,全部用传统技法制作,当中收录了潍县木版年画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不仅如此,还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印金、粉印和拱花技术,解决了木版年画裱褙跑色的难题。

传统木版年画:文门神三五子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父子俩在发扬、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多方努力与尝试。在与张运祥交谈的过程中,他谈及了潍坊年画的特点:“潍坊年画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构图饱满、用色柔和、线条纤细流畅。都说潍县年画比较粗犷,看清代的版子,实际上是很精细的,线条是非常纤细流畅的。”事实上,年画确实也在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着。这些年来,父子俩的作品荣获省级以上美术、工艺美术展览和博览会金奖、银奖近30项。从32米无接缝纸上成功印制的长卷木版年画《农家乐》到不足方寸的小年画《藏书票一家》,无不是“用心”之作。

创新作品:藏书票

创新作品:信札

以大单幅年画作品《农家乐》为例。画作长32米,全图用了面画版,历时10年完成,是世界木刻版画和中国木版年画之最。有人说年画越来越不好做,张运祥的看法正相反,他说“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做出好的”。从其定位也可以看出来,他们现在的定位是收藏和学术。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和相当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

长卷《农家乐》局部

长卷《中国节》

说起年画市场,自然无法与当年的盛况时相比,毕竟年代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影响到了生计。作为以年画为生的父子俩,现在他们愁的并不是这个。“别人仿制你的,你也没办法。前些年与别人争论过,花那么多时间去争,不合算。12生肖被翻刻了,只能设计新的十二生肖。现在我的想法是,我就做我的作品,让他跟不上。外形可以仿制,神韵仿制不出来,方法仿制不出来。又搞创作、又搞销售储存,没那么多时间考虑那些东西”。张运祥的这番话,一方面说明了他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其无奈的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