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阳版水浒传木刻插图与传播,涨知

20世纪20、30年代,鲁迅、郑振铎开始   明代《水浒传》刊刻数量蔚为壮观。据王清原等所编《小说书坊录》载,从明代至民国间,诸如余氏双峰堂、袁无涯书种堂、富沙刘荣吾黎光堂、上海广百宋斋、成都黎照书屋等六十多家书坊刻印过《水浒传》②。这一数据还未包括被损毁的现已不可考的《水浒传》版本。据此推算,中国古代《水浒传》插图的确种类繁多。   从地域上看,建阳、徽州、武林、金陵等地都曾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且最具特色的刻书中心。明代以来,这些地区均多次刊刻《水浒传》插图刻本,且各具特色。以建阳书坊为例,现存建阳刻《水浒传》插图本达七种,均为明代中后期刻本,版式主要分为上图下文式、全页版式两类。上图下文版式中含全像、偏像之区别,而全像版式中还出现“嵌图式”之创新;全页版式则出现了由单页插图到全页巨幅的演变。

     对比现存七种《水浒传》可以发现,沿时间推进,插图版式随之变化,风格亦随之演变。大体说来,建阳版《水浒传》插图图版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插图画面则由粗犷渐趋细致,线条刻画由拙朴转向圆润。如下表,现存七种建阳版《水浒传》插图比较。

  下表所列现存七种《水浒传》插图,大体反映了建阳版插图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第一种《新刊通俗增演忠义出像水浒传》,由于存有资料不完整,其刊刻年代不能确定,据考应略早于《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即万历二十二年()之前。又,建阳刻书在全像版本出现以前就有偏像,即出像版本插图。那么,《新刊通俗增演忠义出像水浒传》刊刻于万历二十二年之前的推断可以成立。《新刊通俗增演忠义出像水浒传》是建阳刻本留存至今少数偏像版本之一,开卷仅一叶一图,即只有左边或者右边页面有一幅插图。此版调整了文本和插图的比例,得以刻印更多文字,插图的附属性质更为明显。插图画面简朴,与全像画面一样,木刻刀法遒劲,均为凸线,属于木刻中以白为主的阳刻典型。第二种为《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这是万历二十二年()余象斗所刻印,是建阳最常见的全像版本,全书25卷,回,版式为上评中图下文,但有些上栏空白无评释,有些评语简略,仅二三个字,还有多图用一评释,或因评释文字稍多而跨栏,并入下一评释等;四周双栏,单口黑鱼尾,版心题“全像评林”。此版插图规模宏大,全书共有一千多幅,每叶都有两幅插图,是建阳插图全像式的代表。该本插图与文本对应,人物造型简略,线条粗犷有力,画面表现出古朴粗拙的建阳插图传统风格,极富古风趣味。第三种《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它也是明代万历年间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上图下文版式。插图人物线条简单柔和,环境布置疏密得当;人物面部特征模糊,五官描绘略为简单,仅几笔带过,但在服饰动作及神态方面加以弥补,将写实性与木刻版画的艺术性充分融合;画面呈现出浑厚质朴的黑白对比,显得古朴豪放。与第二种《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对比,其绘刻的精细程度已有明显超越:木版钝厚、纹理疏朗的特点在插图中得到了体现,木味十足,体现木刻本色;画面白处有疏密的斑点,是毛糙斑驳的效果,过渡了黑白色调,形成木刻的独特韵味。由以上三种全像与偏像版本比较可知,建阳插图在延续了传统风格的同时,亦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