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在这样积极、稳定的社会背景下,清代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表现在瓷器领域内,就是青花艺术与五彩艺术两大门类的空前崛起。其中,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用笔劲挺有力,笔触圆润柔和,有一种高雅的格调和质朴华贵的风姿。古朴深凝,是康熙五彩的总体面貌。
全面绽放的五彩瓷器
说到康熙五彩,顾名思义,就是指康熙时期生产的五彩瓷器。在缤纷艳丽的彩瓷世界里,若将大明五彩比喻成一个活泼奔放、纯真自由的儿童,那么康熙五彩就宛如一位光彩照人、气质高雅的少女。无论是在工艺技术方面,还是在艺术审美方面,康熙五彩都要比大明五彩发展得更加成熟,登上了釉上五彩艺术的历史高峰。
康熙五彩与大明五彩的区别
从造型上看,康熙五彩比大明五彩的器物形状更加规整、大气。和明代饱满、敦实的瓷器样式相比,康熙五彩的器物在足部、口部等细节的修整上更加规范、严谨,一方面是生产者、消费者对瓷器造型的要求比明末时期渐高;另一方面,由于康熙五彩出现了大量的边饰纹样,绘制在瓷瓶的口部、颈部、底部、盘碗边缘等处,所以在制作瓷胎时,也将这些部分特意制作得更加平整细致,便于绘画时行笔流畅。
从装饰纹样上看,大明五彩以植物纹、动物纹、连续纹样为主,山水、人物等题材较少。而到了康熙时期,山水、人物题材不仅成为主流,还常出现由众多人物组成的特定故事场面。有的题材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场景,有的是以当时流行的文学、戏曲作品,历史典故等为创作素材,还有的表现的是宗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在用色方面,康熙五彩秉承了大明五彩“随类赋彩”的着色原则,以现实中的自然事物为粉本,根据自然事物的本身颜色进行赋彩。但康熙五彩较为进步的地方是:在颜色种类和色彩的深浅浓淡方面,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层次对比也更强烈,色泽明艳动人。
在着色方法,两个时期的五彩艺术基本类似:只有局部地方的红彩能够进行深浅浓淡的渲染,其他颜色基本是以均匀平涂的方式施于瓷器表面。
清五彩“长亭饯别图”棒槌瓶清五彩“长亭饯别图”棒槌瓶如上图所示,这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康熙五彩“长亭饯别图”棒槌瓶为例(棒槌瓶因形似南方洗衣时所用木制棒槌而得名),瓶子盘口,长颈,直腹,底部微敛,给人修长、秀美的视觉感受。器物的胎质厚重紧致,釉面平滑细白。外壁一圈,绘制了众多人物形象,在青山绿水的自然场景中,既醒目壮观,又十分和谐融洽。
仔细辨认,可以看出描绘的是唐三藏奉诏取经,在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率文武百官于长亭,与三藏法师饯别的场景。这件作品具有典型的康熙五彩风格,构图虚实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精细讲究,人物的面部表情、容貌各不相同,还不失生动有趣,这在众多人物的场景画中是很难做到的。从色彩方面看,除了唐三藏的袈裟,其他人物多着蓝、绿色等冷色服装,更是凸显了主体人物的中心地位。在山石的前后关系处理上,同样是绿色,却利用大绿、草绿、水绿等多阶色彩,巧妙地在统一和谐的前提下,营造出前后错落的空间感。
康熙五彩瓷的艺术创新
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康熙五彩瓷的制作技艺发展得更加完善,艺术风格日益成熟。这与制瓷工匠们孜孜不倦的创新是分不开的。
明代的五彩瓷器是没有釉上蓝彩的,而蓝色又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色彩,于是就出现了青花五彩这种艺术门类,用青花代替缺失的釉上蓝彩。到了康熙时期,制瓷工匠已成功研制出了釉上蓝彩,烧成后的色彩要比青花的颜色更加鲜艳夺目,又不失沉稳。由于这种釉上彩料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透明度,因此仿佛一块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瓷器上,与其他颜色相互辉映。除了蓝色以外,康熙五彩还使用了大量的黑色颜料勾勒轮廓线,与纸本水墨绘画的观感更加贴近了。由于康熙五彩用线遒劲有力,用色鲜艳单纯,与雍、乾时期的“粉彩”纤柔、温婉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因此又将康熙五彩称为“硬彩”,“粉彩”称为“软彩”。
清五彩仙人图碗康熙五彩的绘画十分精细,人物的毛发、岩石上的苔藓,都勾勒得一清二楚,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准。在色彩搭配方面,康熙五彩结束了大明五彩以红色为主调,大红大绿的强对比状态,而以沉静素雅为特色,偶尔有以红色为主调的五彩作品,但给人的感觉也不再是粗犷热情,而是另有一番风味的“薄施淡妆”。如上图这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康熙五彩仙人图碗,碗的外壁画满了形神各异的仙人形象。整个画面构图疏密有致,仙人们神态各异,裙裾舒展飘逸。虽然除了眉眼、髭须以外,人物的面颊、衣着从勾线到渲染都以矾红彩绘成,但笔法的纯熟,线条的刚劲有力,设色的严谨细腻,都赋予了画面精致、典雅的艺术气息。
明清版画对康熙五彩的影响
一件事物的发展成熟,往往是受其他相关事物推动和影响的。康熙五彩绘画的迅速发展,也和当时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成熟密不可分。其中对康熙五彩影响最大的,那就是明清版画艺术了。
明清小说、戏曲故事在康熙时期非常流行,加之木版印刷术的日益普及,大量木版刊印的书籍面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喜欢带有插图的印刷刊物,于是版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繁荣,尤其是一些贴近生活,描述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的版画作品,更深得人们喜爱。
景德镇地处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而当时的徽州、杭州一带,又是版画制作的中心区之一。因此景德镇御窑厂在当时频繁的文化传播中,吸取了大量版画艺术的精华。比如康熙五彩的线条十分坚硬有力,这就是受到了木刻版画用刀刻画图案所产生的硬朗边缘线的影响;为了避免留白处的单调枯燥,版画常用刀在山石树木下刻有密密麻麻的苔藓,来进行装饰,这些苔藓在康熙五彩中也能经常看见,但用笔较圆润,也更加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