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这座城市同时融合了中俄蒙三国的风情。
年6月,时任美国驻沈阳副领事(GeraldWarner)杰拉德·华纳从哈尔滨乘坐火车前往满洲里公干,他在满洲里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用相机记录下的他所看到的景象。
满洲里街头满洲里的一条主要街道,道路一边是俄国人开的商铺,另一边是中国人开办的“东亚旅馆”。街头跑着中式和俄式的马车,中式马车为两轮,俄式马车为四轮。年,随着满洲里火车站的建成,大批的俄罗斯人涌入这座边境小城,从而导致街头出现了这样的奇景。
木刻楞两名中国男子驾着一辆俄式马车从街头经过,街边是一排俄式木刻楞建筑,这些建筑的墙壁是用原木一层层垒起来的。此时的满洲里,几乎成了俄国人的天下,街头招牌上的俄文都很大,只能在角落里才能看到一行中文字。
街头商铺一家俄国人开的店铺,主营金银生意,这家店铺有一个中文字号叫做“东盛”,除了店头大幅的俄文外,招牌上还用中文写着“收买沙金银两,兑换各种钱钞”等字。所谓“沙金”,是从河底等处淘出的黄金,在黑龙江和辽宁境内都蕴藏着丰富的“沙金”资源。
杂货店街边的一家叫“益成泰的”的杂货店、,门脸不大,门头上用大幅的俄文写着“批发零售”的,店门两侧的墙壁上画着店内经营的商品,有洋酒、领带、袜子、皮包等物。
尼基金酒店尼基金酒店的前身是年沙俄将军尼基金在满洲里开办的“尼基金旅馆”,当时是满洲里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一家旅店。日俄战争期间,这里因作为俄军的军需品基地而扬名。酒店的外墙上有大幅的俄文,大门口上方还写着一行日文。
火车站出口从满洲里火车站通往城区的道路,道路的入口处用汉文和蒙文写着“欢迎满蒙代表”的字样。围墙两边插着伪满洲国和蒙古的旗子。
大黄楼一座被绿荫掩映的西式建筑,门前插着一面旗子。这座建筑被称作“大黄楼”,是当时“满洲里市政管理处”的办公之地。此时,这里正在举行第一次“满蒙会议”,主要解决的是所谓的”边境“摩擦问题。年至年间,在这座大楼里一共举行了三次”满蒙会议”。
西旗办事处西新巴旗驻满洲里的办事处大门,门前设置有岗亭和布告栏。西新巴旗既新巴尔虎右旗,又名西旗,毗邻满洲里,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东正教堂满洲里街头的东正教堂。东正教全称为“东方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由于东清铁路的修建,东正教堂也随之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
教堂内景自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将东正教被定为国教之后,东正教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东清铁路的不断延伸,沿线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一百三十多座东正教堂,这些教堂成为在华俄国人重要的活动场所。
理善戒烟酒分会民国十二年()年初,理善戒烟戒酒总会在北京成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成立分会,其主要宗旨是劝勉大家禁绝烟酒,祛除痼习。这是满洲里分会所在地,会员们定期来这里缴纳会费,为表决心还佩戴着理善戒烟酒会的徽章,上面有葫芦净水瓶的图案。
街头儿童几个小孩子正在街头玩耍,从这些照片中看,当时的满洲里街头大多是空荡荡的,不知本是如此还是拍摄者华纳选景的原因。
招贴画满洲里街头的木板房上贴着的“双鹤牌”香烟广告。“美女配香烟”是那个时代推销纸烟的惯用套路。“双鹤牌”香烟由大英烟草公司出品,年11月14日,为了迎合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情,大英烟草公司更名为启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设在奉天(今沈阳市)。
旧货市场满洲里的旧货市场,很多二手商品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街道两侧。摊主站在货物堆里,正在翘首等待有顾客光临。紧挨着旧货市场的,是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建筑。
废品站满洲一户收购废品的人家,木板墙,黄泥屋顶上竖着铁烟筒。房屋周围比较凌乱,堆放着各种废铜烂铁,屋檐下还挂着报废的橡胶车胎。在房屋门前,站在收购站的主人和他的儿子。
小姑娘一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姑娘孤零零地坐在路边,怀来抱着一叠被褥,她发现了照相师的镜头,非常警觉地抬起头观望。
鼓书艺人最后放一张人气比较旺的照片,拍摄于满洲里的一座茶馆内。一名鼓书艺人在三弦的伴奏下,敲击着小鼓演唱。台下的观众一边品茶一边听书,这是旧时很受普通大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