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大约在7世纪的中国唐朝,一种完善的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术开始盛行。雕版印刷术的制作工序是将每一个印稿制版后反向刻好,然后印刷。从风格上说,这段时期的版画开启了线刻版画的格局,并且形成了中国传统版画以线为主的艺术风格,它深受国画和书法的影响,在行线时讲究起承转合,在形象的处理上注重神与形的结合,而不是追求简单的形似。布局上也继承了同时代人物画的优点。这一风格在印刷术西传的过程中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早期版画的绘制技巧。《金刚经》扉页插图木板刷印唐咸通九年妙法莲华经木板刷印辽代四美图真本山西平阳姬家刻印木板刷印金元时期增福相公木板刷印山西临汾约金代时期护法韦驮木板刷印明宣德七年15世纪到19世纪的版画在中国的宋代以后,大众化的白话小说在社会当中广泛兴起。到明代时通俗(白话)文学已经非常发达,社会的需求使这些书籍得以大量刊印成册,插图也随之盛行。版画插图中的线条流畅,刻工精细,画面完整,无论是绘画还是印刷工艺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些版画中,除了线条的运用之外,还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出现大块的黑色,这说明当时的画家已经认识到版画的一些特殊之处,这些形态锐利的黑色就是由木版的材料特性形成的艺术特点,它能产生出不同于其他绘画手段的画面结构和韵律。十竹斋书画谱饾版套印明崇祯六年十竹斋书画谱饾版套印明崇祯六年《北西厢秘本》插图陈洪绶木版刷印明崇祯十二年《北西厢秘本》插图陈洪绶木版刷印明崇祯十二年技术上,在明代的中晚期时,一项重要的印刷技术——饾版技术被发明出来,它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印刷业已经可以灵活自如的进行彩色印刷了。对于印刷而言,饾版的出现使得书籍的面貌开始呈现五彩斑斓的状态,对版画的影响更是明显。闵寓本北西厢记饾版套印明崇祯十三年闵寓本北西厢记饾版套印明崇祯十三年芥子园画传饾版套印清康熙版嘉庆年间刷印芥子园画传饾版套印清康熙版嘉庆年间刷印芥子园画传饾版套印清康熙版嘉庆年间刷印中国以外,最先接受印刷术的日本等亚洲地区,在版画上的表现并不出色。今天已经声名显赫的日本浮世绘要到17世纪才开始兴盛并成熟起来。浮世绘有两种技术形式,一是手绘本,二是版刻本。浮世绘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版画,所以习惯上,当我们说到浮世绘的时候,通常说的是版画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在学习中国传统版画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版画艺术形式。《春梦》插图浮世绘胜川春章(日)三美人浮世绘木版套印喜多川歌磨(日)江户时期尉迟恭、秦琼木版套印清中期苏州桃花坞三女侠清代南开封朱仙镇招财进宝清浙江余杭木版套印点石斋画报石版清光绪年间铜版画最初的流行与制作都发生在欧洲的北部地区,因此,从这个区域诞生出非常出色的版画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来自普鲁士地区的丢勒和来自荷兰的伦勃朗是其中最富有才华的两位艺术家。恋人与死亡铜板丢勒(德)年圣尤斯塔斯铜板丢勒(德)年传教士杨艾顿波加特蚀刻版伦勃朗(荷)年幻想曲8蚀刻版戈雅(西班牙)—年19世纪完全不同于以前,法国大革命的雷霆震撼了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层面,文化艺术也随之风起云涌,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扫荡着此前风雅烦琐的艺术思想,版画在这个时期发明了最后一个古典技法——石版。石版利用了油水不相融合的技术原理,以油性材料在特殊的石头上作画或者书写,之后用稀薄的硝酸胶水对版面进行轻微的腐蚀,清理干净之后对版面进行印刷操作。卡冈都亚石版杜米埃(法)年物价很高,艺术无法进行石版杜米埃(法)18年立法部的中心石版杜米埃(法)年牢狱中的回忆石版杜米埃(法)年神曲(炼狱篇——贝阿特丽切)木口木刻多雷(法)年面具是祭奠的钟声石版多雷(法)年注:本文内容摘自《版画的高度·世界名家作品精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