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旗袍围棋一张90年历史的老报纸,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70年前,上海解放,对新中国来说意义重大。70年来,上海从百废待兴到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其中经历了哪些过程?让我们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一起,从馆藏文物入手,结合当时新民晚报的相关报道,共同回顾上海在解放初期旧貌换新颜的一些故事。

人民币,重振上海经济

图1

在年5月28日新民报晚刊头版(见图1)刊登了《人民券第一批昨由京运抵沪人民银行成立后即收兑伪金圆券》的文中,提到“军管会昨日已由南京运到人民券两卡车,暂存中国银行仓库,此后人民券仍将陆续运沪,待人民银行成立后,即正式收兑伪金圆券。”

上海刚解放的时候,资本家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共产党军事上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只能得0分。”上海解放还不到两周,投机分子乘势兴风作浪,银元“喧宾夺主”,黑市价格飙涨,被视为“唯一合法货币”的人民币反而成了若有若无的配角,而在上海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看来,当时对于人民币进入上海威胁最大的还有假币。

据黄沂海介绍,人民币登陆申城没几天,“假币幽灵”便开始四处游荡。年6月中旬,上海市公安局接到四川路一家百货公司的报警电话,他们“吃”进几张面额元的假人民币!无独有偶,淮海路等闹市地区的商家也相继发现大量连号假币,被用来抢购紧俏物资或收兑黄金、银元。

军管会布告

“在我们馆里的收藏中,有一件年5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金字第三号),其中提到‘严禁伪造解放区各种货币,如有此项违法行为,一经查获,决予严惩不贷。’从这份布告中,可以看到当时对于假币的打击是非常严厉的,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假币问题的严重性。”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部研究馆员马建萍说。

黄沂海从当时的有关资料中发现,面对疯狂出笼的假人民币,公安人员在闹市一些商店里设下了埋伏。数天后,淮海路土特产商店来了一个洋装笔挺的“小开”,掏出一张大额钞票购买金华火腿。银货两讫,店员发觉钞券纸张单薄、水印模糊,疑为假币,暗中发出信号。侦察员不露声色,尾随“小开”一路跟踪至河南路中南饭店,将其擒获。据交代,这人使用的假币来源于舞厅老板娘周月芳,公安局顺藤摸瓜,连夜搜查老板娘居处,缴获数件犯罪证据:印制假币的机器2台,制版铜印4套,假币号码16枚,印刷成品的各类假币上千万元,手枪3支,子弹发……随后,舞厅老板娘背后的主谋——曾为国民党少校副官的艾中孚浮出水面,他从徐州贩卖假人民币回沪后,即被侦察员逮个正着,并牵扯出制版商、照相师、跑街采购、印刷厂业主等“一串大闸蟹”。

图2

黄沂海提到的这段内容,在年12月1日的新民报晚刊的第二版(见图2)也有介绍,在文章《匪特伪造人民币主犯艾中孚系白匪崇禧副官》中提到,今日上午十一时左右,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在本市江湾市立第一公墓将匪特首恶分子,主谋伪造人民币之人犯艾中孚、李星宇、蔡伯钧、丁兆成、施子良及周胜官等六人执行枪决,艾中孚系匪特分子,为白匪崇禧少校副官,年春在汉阳路一百五十号白匪宅内伪造大量中州币以飞机运往长沙分送附近地区使用,上海解放后仍潜行伪制人民币在日用品市场抢购物资。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版别众多、种类繁杂、设计要素凌乱、印刷工艺良莠不齐,普通百姓稍有不慎,很容易看走眼,为了避免市民遭受损失,当时的人民银行还特意印制了在上海地区使用的17种人民币票样,张贴在街道里弄供居民观看识别。随着打击假币的“战役”取得重要胜利,人民币昂首跨入新上海经济重振的舞台中央。

新中国首批国徽上海制造

图3

新中国国歌、国旗、国徽的诞生与上海密不可分。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大批量的制作工作成为了头号问题。年9月20日,新民报晚刊特出增刊一张(见图3),刊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国徽命令,国徽图案,国徽图案说明,国徽使用办法,国徽图案制作说明,以及其他有关国徽的铜图、文字。

经过反复比选论证,年9月中旬,中央政府最终选定上海作为制作地。经过紧张的工作,首批直径1米的金属质国徽于9月底从上海送往北京等地用于国庆典礼。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国徽为年由热心市民捐赠,直径为61厘米,最高处66厘米,背后有“华东工业部监造”字样。

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陈汉鸿介绍,国徽制造的工艺体现了上海的工业制造水平、工匠精神与不折不扣的大局意识。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史料来看,在年9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曾经致电上海市市长陈毅,其中提到,‘国徽的制作,决定采用钢模轧制法,请你处负责交由上海厂商承作,并派专门技术人员监制。第一批拟先制大号(一米)的八个,发各大行政区悬挂;中号(八十公分)的六十个,发各省市(中央直辖及大行政区直辖市)及省级的人民行政公署悬挂;小号(六十公分)的八十个,发省辖市悬挂。’从这份历史档案所传递的信息表明,共和国的首批国徽由上海负责制造。”陈汉鸿说。

据陈汉鸿介绍,年6月2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表决通过。国徽方案通过后,距离国庆节只剩三个月的时间了,为了赶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天安门城楼上和一些重要场合挂上国徽,大批量制作工作必须紧锣密鼓。

国徽制造体现了上海工业的工匠精神

国徽的制作决定采用“钢模轧制法”。中央人民政府分别致电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和上海市市长陈毅,了解香港和上海的制作条件。两地答复均可制作。考虑上海比较近,制作成本相对比较低,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决定派女科长丁洁如前往上海接洽。

从有关档案与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起初上海市政府以为,中央是要做国徽的证章,不清楚是要做如此大的钢片浮雕,而且时间如此迫促。当时由工商局约请做证章的厂商来面谈,他们无法做,太大,时间上也不允许。

当时华东工业部的答复是:上海不可能做钢模,没有这样大的厂,即使能做,时间也要二月以上,而且压制一米大的铜片浮雕机器,上海根本没有。但为了完成中央交办的任务,经多方研究讨论,最后商量出,将国徽雕刻木型翻砂浇铜。这个方法上海可以做,而且时间上也可以保证。

从史料来看,当时在工商局开会时,工业部钱大业同志约请了两家翻铜的厂家来商谈,决定先做国徽木刻模型,再翻砂浇铜。这一方案很快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

9枚国徽很快制作完成。6枚大号铜质国徽被分送到各大行政区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其余2枚大号国徽和1枚小号铝制国徽被带回北京。此时,已临近国庆节,虽然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悬挂上了第一枚国徽,但质地却是木质的。而全国广大地区,尚没有可供悬挂的国徽。

显然,短时间内由中央政府大批量集中在上海制作国徽困难极多,且装箱运输费用负担也极大,于是,有关方面给中央打报告,请示分区制造、分发国徽的原则,由上海方面提供制作经验。首批在上海制作的8枚铜质国微,每枚重达磅,极为笨重,工料和运费成本也很大。而用铝浇铸,不仅效果不错,分量也会轻很多,价格更是可以节省。这样,时间和经费就都有了保障,上海方面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还专门下发了颁发国徽浮雕的地区分配清单。

年5月1日,天安门城楼终于正式悬挂上了一枚由沈阳第一机床厂工人铸造的铜铝合金国徽。

打开了土特产交流市场

“近70年前,在我们馆所在地,曾经举行过当时规模盛大的展览——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这次交流大会从年3月16日开始筹备,历时近三个月于6月10日开幕。会场设在南京西路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内,占地亩,展期两个月,参展人数万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陈汉鸿说,“在我们馆里藏有一本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特刊,还有陈毅子女提供的陈毅参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的照片。”

陈毅参观上海市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据陈汉鸿介绍,此次土产展览交流大会设城乡交流、食品、食料、手工业品、手工艺品、水果蔬菜、药物、林产、烟茶、水产、肉乳蛋品、畜产、工矿原料、棉麻丝毛、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十四个展览馆,发行了十六本展品介绍书。这次展出,不仅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打开了滞销的土产的销路,恢复和建立了旧的和新的商业关系,同时充分表现了公私团结一致的精神。并且使得广大的观众认识了祖国物产的丰饶与祖国的可爱和伟大,提高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加强了当时抗美援朝的决心。

在当年的新民晚报上,对于此次土产展览交流大会也进行了充分的报道。在年6月2日的新民晚报上,就有一篇《土产展览会工商业税征收规定》,其中提到,各地均在举行土产展览会,对于促进城乡物产交流,繁荣社会经济,作用甚大,税务部门应主动地参与配合。6月5日的新民晚报上则介绍,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定于十日开幕,在市区各处都已有了该会开幕的广告。从这些简单的新闻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土产展览交流大会非常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