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法帖雕版。文物部门搜集民间法帖帖片。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广民向人们介绍拓印作品。
李广民制作刻制法帖。
李广民正在拓印法帖。
旧时民间流传着一句歌谣:“康洼的篦子侯店的笔,阎庄的法帖拓得黑,肖家庄的抡大锤”。这其中概括了老衡水的四种名优特产,即篦子、毛笔、法帖和铁制品。清末民初时,华北地区民间流传着“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芦苇子,最有用的是衡水的帖黑子”之说。其中,这“帖黑子”指的就是法帖。也可以看出,当时,法帖不仅在衡水有名,在整个华北也是家喻户晓。
法帖,是将名家的书法墨迹镌刻在木板或石板上,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既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又起到了传播古人书法作品的作用。
我市的木刻法帖兴起于明朝中期,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当时在衡水湖畔,刻制法帖的村庄有十余座,其中以现今属桃城区郑家河沿镇的阎家庄村最具规模。在鼎盛时期,阎家庄村的30多户人家几乎都以刻印、销售法帖为业,产品远销大半个中国,仅北京琉璃厂就有十余家阎庄帖店。因此,阎家庄村也被称为“中国木刻法帖第一村”。年,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法帖首先要刻制帖版。选择木质较硬、不易变形的杜木、梨木、桃木等,经过浸、干、刨、磨等工艺制成适宜的板材,然后将钩摹好的字帖压印到木板上开始雕刻。根据字体不同,施以切、冲、挑、锥、钝、掠等刀法,再经过清底修整等多道工续后,帖版才算制作完成。拓印时,用宣纸覆于帖版上,然后调墨拓印。拓印方法主要有乌金拓和蝉翼拓,乌金拓纸黑字白、反差强烈,蝉翼拓纸如蝉翼、黑白相间,各具风采。印成的法帖具有“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匀、墨不透背”的特点,自然古朴,气韵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原作品的艺术风格。
除了各个朝代书法名家的优秀作品,法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字组画。用汉字组成图画是我国书法所特有的形式,画中有字、字中有画,文字的可识性、可读性明显,图形特征突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
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凝聚着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传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印刷术”。随着书写工具、书写习惯的变化和现代印刷术的发展,法帖已逐渐丧失了实用性。目前,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广民,正考虑制作一些法帖衍生产品,努力让衡水法帖这项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晚报记者崔玉玲/文王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