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百年的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手工刻、土漆、贴金技艺。
眉山在宋代时雕版印刷盛行,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清光绪22年,眉山人刘天缘在传承祖上木刻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刘氏匾联木刻技艺,并于民国期间,在眉山下西街开设了“天缘号”匾联木刻铺。刘氏匾联手工雕刻技艺精湛,选材精良,刀工细腻,巧夺天工,被誉为“眉州第一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刘天缘之子刘凌辉因木刻技艺超群,被聘为三苏祠木刻大师,三苏祠匾刻楹联皆出自他手。年10月由四川省文化厅和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举办文物修复培训班,刘凌辉被聘为匾联雕刻技艺讲师,为全省学员讲课。年第三代传人刘茂林老师被聘为三苏祠专业匾牌木刻技师,刘氏匾联木刻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这个木刻技艺,选材要精心,采用粘接、插销等工艺,制成所需尺寸的匾牌,再将清样拓印于匾牌上。采用阴刻法或阳刻法,利用直刀法、斜刀法、平铲法、推冲法,雕刻出神形兼备的字体。然后对字沟进行反复打磨,用土漆或色漆对匾面上色,用金箔贴金或色漆填字,最后对匾面抛光打蜡,作品始成。
特点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天然优质实木为材料,优秀绘画书法作品为蓝本,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运用手工刀具和传统技法,借助腰、肩、臂、脘、指力,以刀作笔,在板材上雕形刻神,实现二次创作。要求线条流畅圆润,深浅有度,自然传神,富于韵味。二是采用传统土漆技术,对匾联上色,防潮、防虫及美化处理,使作品凝重、典雅、美观。三是运用传统贴金工艺,对匾联进行贴金处理,使之光彩照人,永不褪色。四是运用传统拓版技术,对书画作品刻版,拓印。
近年来,刘茂林老师参加香港文化庙会、国际非节、旅博会、民间技艺广场汇等诸多节会,现场展示精湛的木刻技艺和拓版技术,深受观众喜爱。
分享嘉宾“刘一刀”刘茂林老师,眉山市市级非遗传承人,与其子、其父、其祖父,一家四辈人,陆续完成了三苏祠内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匾额楹联的木刻工作。几十年来,刘老师每天都是默默无闻地、一笔一笔、一刀一刀,用刻刀坚守和传承着这份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
刘茂林老师制作“三苏祠”牌匾
刘茂林老师为孩子们授艺年刘老师为东辰学校的小朋友们授艺现场“木刻堂”牌匾
“贴佛金”牌匾“大江东去”牌匾
“梅、兰、竹、菊”牌匾
年7月25日(周日)下午四点,相约眉山市图书馆喆雅书坊分馆,眉山非遗讲堂,刘茂林老师将讲述刘家四辈人对木刻技艺的坚守,并将传习“眉州刘一刀”木刻、土漆、贴金和拓版核心手工技艺中的拓印技艺。
活动详情活动时间
年7月25日(星期日)
下午16:00-17:30
活动地点
眉山市图书馆喆雅书坊分馆
(领地国际公馆西门)
参与人数
30组亲子家庭
参与方式
(长按或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