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的史诗分布于不同地域,流传于不同的民族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然而,如果将我国的英雄史诗与西方史诗相比较,就可以发现,我国的史诗具有鲜明的特点。
西方的史诗,无论是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德赛》或是欧洲史诗《贝奥武夫》《尼伯龙根之歌》《罗兰之歌》《卡勒瓦拉》等,均为书面史诗。东方著名的英雄史诗,如印度的《罗摩衍那》《摩河婆罗多》,阿塞拜疆的《沙逊的大卫》等,亦是书面史诗。这些较早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的史诗,在民众中基本上已经不再口头传承与传播。而我国的史诗,除极个别的史诗之外,绝大多数至今仍在民众中口头传承,是活着的史诗。“活态”史诗,是我国史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以我国的三大史诗为例,虽然有些手抄本、木刻本在流传,甚至有正式的书面史诗出版文本在流传,然而在藏族地区,史诗《格萨尔》的演唱活动依然兴盛不衰;在蒙古人游牧的草原,在柯尔克孜人居住的深山,史诗《江格尔》与《玛纳斯》的演唱活动,仍然吸引着众多的牧民群众。
藏族格萨尔王史诗的口头传承可分为散韵结合的“讲唱形式”与纯韵文的“演唱形式”。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格斯尔》均采用“讲唱形式”,其中有的史诗讲的部分多些,唱的部分少些;有的史诗则是讲的部分少,以唱为主。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包括突厥语民族史诗),基本上是纯韵文体史诗,采用“演唱形式”,即民间艺人在演唱史诗时,从头唱到尾,没有讲的部分。民间艺人演唱史诗,有采用乐器伴奏的,如有些蒙古族艺人演唱史诗韵文部分时,用陶布舒尔琴(三弦琴)伴奏,自拉自唱;但是绝大多数民间艺人演唱史诗不用乐器伴奏,他们依据史诗情节的变化,史诗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依据演唱声调的高低、曲调的转变、演唱者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多变的手势加以表现。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表演“活态”史诗的口头传承,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是有记忆力超凡、才华出众的史诗演唱者——民间艺人;第二是要有痴迷于史诗的听众。古老的史诗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史诗说唱艺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既是史诗的传承者,又参与史诗的创作。千百年来,无数的民间艺人在民间传播着史诗,对史诗进行润色、加工并加入他们富于智慧的即兴创作,使史诗逐渐成熟。民间艺人在保存史诗、发展史诗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卓著的、不朽的。
史诗说唱艺人演唱史诗的艺人,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藏族人民把说唱《格萨尔》的艺人统称为“仲肯”(“仲”是故事的泛指,“肯”是指说故事的人),蒙古族人民把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称作“陶兀里奇”(“陶里”是“史诗”之意,后加“奇”,表示是演唱史诗的人),专门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则被称作“江格尔奇”。突厥语各族人民对于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有不同的称谓:维吾尔族人称之为“达斯坦奇”(“达斯坦”是叙事诗之意,“奇”是指演唱叙事诗的人),哈萨克人称之为“吉劳乌”(演唱“吉尔”意为歌,“吉劳乌”是演唱长篇歌的歌手),柯尔克孜人一般将演唱史诗的歌手称作“交毛克奇”(“交毛克”是故事,“交毛克奇”则是讲故事的人),专门演唱《玛纳斯》的歌手称为“玛纳斯奇”,演唱赛麦台依》史诗《玛纳斯》的第二部)的歌手则称为“赛麦台依奇”。
《格萨尔》说唱艺人“仲肯”民间艺人演唱史诗的能力与水平有很大差异,多数的民间艺人只会演唱史诗中一些章(部),或某些片断。然而,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些才能出众、声誉鹊起的杰出艺人,他们记忆力超凡,演唱技巧高超,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诗演唱艺人是新疆阿合奇县的《玛纳斯》演唱歌手居素普·玛玛依,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的《江格尔》演唱艺人朱乃,西藏昌都地区说唱《格萨尔》的艺人扎巴,西藏《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东蒙地区的《格斯尔》说唱艺人金巴扎木苏等,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史诗演唱大师。
金巴扎木苏史诗是多元价值的复合体。然而,史诗的文学审美价值、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消遣娱乐价值等,实质上仅仅是“潜价值”,只有当史诗的接受者—听众接受史诗,史诗的“潜价值”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效应。听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审美理想、憧憬与愿望以及他们对于史诗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民间艺人的即兴创作与演唱内容,听众也直接参与了史诗的创作活动。一部口承史诗的生命更是史诗的接受者——听众赋予的,没有听众,史诗不可能形成、发展,也不可能流传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说,听众是口承史诗传承的灵魂,是史诗的生命。
《格萨尔》说唱史诗只要在民间口头流传,就会发展,就会发生变异。史诗在漫长的口头传承过程中,各个时代的史诗演唱艺人都不断地在史诗中加进自己的即兴创作成分,因而,每部史诗都有多种异文,各种异文在内容上有别,艺术风格有异。每部史诗都有一些内容相对稳定的传统篇章,例如,史诗《玛纳斯》中的《玛纳斯特异诞生》《阔阔台依的祭典》《阿勒曼别特的忧伤》《伟大的远征》史诗《格萨尔》中的《格萨尔特异诞生》《赛马称王》《北方降魔》《霍岭大战》等。这些传统篇章,在叙事模式、内容及人物方面基本稳定歌手的创编也是在传统篇章的框架内进行。而有些史诗的篇章,则是在口头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不断创编、增加新的篇目。这些新创编的篇章,历经长期的传承与传播,逐渐成为史诗的有机构成部分,为群众所喜爱。变异性是民间文学的显著特点之一。
蒙古族英雄格斯尔史诗的流传年代悠久,流传地域又十分广阔,加之历经不同师承不同阅历的民间艺人的创作和润色,可以说,有多少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就有多少种史诗的异文;即使是同一位民间艺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所演唱的同一部史诗,内容也不尽相同,有时差异还相当大。因此,史诗的变异性特点尤为突出。西方书面史诗的研究,基本以史诗文本为主要依据。而我国的史诗是“活态”史诗,因此在我国的史诗研究中,史诗说唱艺人研究,史诗听众研究,史诗演述语境研究,史诗与仪式研究,史诗形成、发展、传承等项研究,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活态”史诗是一个民族口头传统、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的体现。“活态”的口头传承史诗,随着岁月的流失,时代的变迁,出现动态性、历时性的发展过程,只有对它进行动态的、历时的研究,才有可能对史诗发展规律有所认识。
作者介绍:我是“执着远大的理想”,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