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经精品档案触摸菏泽历史之曹州

刘藻像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查看《曹州府志》

刘藻作品

《曹州府志》序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姜培军

年前的《曹州府志》长什么样?它的编纂者是谁?里面主要记述了哪些内容?它描绘的曹州城廓是“外圆内方”吗?它的编纂者有哪些令人唏嘘的经历?

近日,记者走进菏泽市档案馆,近距离了解这部诞生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的《曹州府志》,回眸历史,对话先贤。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曹州府志》由曹州知府周尚质主修、内阁学士刘藻编纂,全书共12册22卷,计六十万字,是一部完整、全面反映曹州全境的府志,也是研究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文脉绵长,薪火相传。

木刻雕版印刷,纸张已经泛黄

“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编纂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的《曹州府志》,距今已经年。”5月24日上午,菏泽市档案馆副馆长海燕介绍,“《曹州府志》共计12册22卷,筒子页,木刻雕版印刷。”

传承余年,这部珍藏于馆阁之中的《曹州府志》纸张已经泛黄,显得格外老旧。菏泽志史源远流长,自汉代至元明清,反映古代菏泽的志书不下数十部,但大多在历史长河中散轶。

古人称,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为历代官方所重视。明清以来,省府州县皆以修志为己任,着力记录历代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官署兵防、职官政绩、学校教育、选举职官、古迹名胜、艺文杂志等方方面面。地方志已成为全国各地方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清朝乾隆十九年(年),新任曹州知府周尚质委托内阁学士、巨野人刘藻带领广大饱学之士,历时两年,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年)撰修完成了《曹州府志》。全书共22卷、60万字,较系统完整地记述了曹州府数千年间的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岗丘河流、古迹陵墓、户口田赋、学宫书院、儒学选举、庙坊寺观、乡贤人物、艺文杂志等内容,是一部有关菏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文章隽永,乾隆赐名

刘藻是巨野人,多年后他的巨野老乡、“传奇奶奶”姜淑梅将他的传说写进了作品中。姜淑梅在年8月出版的《长脖子女人》中讲了刘藻的传说,说刘藻带兵打仗失败,皇帝知道后很生气,赐他坠金死。人死了,皇帝还要见刘藻的真面,人头送到北京。皇帝见了刘藻真面,看在师生情分上,让人给刘藻做了个金头送回刘家。刘藻有个闺女,见到金头,闺女哭着说“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个传说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刘藻在巨野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刘藻原名刘玉麟,清朝康熙四十年(年),他出生于巨野苏集,即今天的巨野县万丰镇苏集村。雍正四年秋,25岁的刘玉麟以秀才身份参加在济南举行的乡试,考中举人,被朝廷派到曹州府下辖的一个小县城——观城县做教谕,也就是县教育局局长,由此踏上了仕途。在任期间,他官声清廉,文章有名,赢得了山东巡抚岳浚的青睐。

雍正十三年(年),对于曹州(菏泽)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雍正御批“徙曹为府”,曹州升格为府。不久,雍正驾崩。九月初三,24岁的弘历登基,改元乾隆。两个月后,新帝颁下谕旨,命各地荐举博学鸿词之士。

山东巡抚岳浚推荐刘玉麟,参加了乾隆亲自主持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并被录用。登科后,他即获授翰林院检讨。刘玉麟凭自身实力闯过道道关口,一举成为春风得意的“天子门生”。博学鸿词科由此开启了刘藻的开挂人生,也开启了乾隆与他三十年的君臣恩怨。

任职翰林院检讨期间,乾隆皇帝对他非常赏识,认为其文章浑厚隽永,有韩、柳之风。乾隆三年,乾隆皇帝赐名“藻”,意为文采好、修养好,同时,刘藻记名军机处。乾隆四年,刘藻为右中允侍读,上书房行走。一年后,授太常寺少卿转右通政,升左佥都御史。第二年,刘藻升为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同年十二月,提督江苏学政。

在此期间,刘藻可谓人生圆满,仕途顺风顺水。

回乡丁忧,编纂《曹州府志》

乾隆八年,刘藻因淮安高邮生员闹赈降二级,特授宗人府府丞。刘藻被黜落在家,恰遇母逝,继续在家丁忧三年。恰此时新任曹州知府周尚质动议编纂府志,上门恭请刘藻出山。刘藻欣然接受。

方志是我国独有的史学品类,清代则是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康乾时期为高潮的第一阶段。康乾深刻地认识到方志乃为“政事”之书,视其为“昭同轨、同文、同伦之盛”的得力工具,因此清廷要求地方官员领衔“监修”,由地方的“夙儒名贤”总纂。在编纂《曹州府志》时,周尚质为“监修”,刘藻为“总纂”。

“辛未岁(年),余承天子命来守兹土。”在《曹州府志》序言中,周尚质对邀请刘藻编纂《曹州府志》一事,做了详细说明,说自己到曹州府任职后,感慨当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有编纂一部《曹州府志》的必要,经慎重考虑,决定请刘藻出山编纂,“时阁学刘公,终养里居,博通今古,素为海内矜式。余偕僚属,造庐以请。公慨然任之。”

“乾隆辛未岁(年),中吴周公来守吾曹,政治修明,部民感悦。尝于听政之暇,躬访书院遗址,于荆榛瓦砾间,创构而增扩之,以作育曹属士子。”刘藻也对编纂《曹州府志》一事,做了记述,上述语句意思是说,周尚质任曹州知府后,政治清明,深受人民爱戴。乾隆二十一年(年),他用谦虚的语句写道:“余固陋,无能为役,重违公命,弗敢力拒。”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水平不高,但接到曹州知府周尚质的邀请后,还是愿意接受编纂《曹州府志》的重任。

总纂刘藻从《曹州府志》体例的厘定、材料的选择、文字的起草润色,到全书的编辑定稿,无不广征博辑,条分缕析,考订详核,精益求精,使《曹州府志》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手绘黄河图

曹州府地图

《曹州府志》部分内容

曹州府全域地图

平叛屡败,自刎身亡

刘藻守孝期满后再次出仕,几年里,一度任云贵总督,成为主政西南一方的地方封疆大吏,一品大员,位极人臣,他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最辉煌时期。

盛极而衰,之后便有了姜淑梅在《长脖子女人》中所讲的关于刘藻的传说。

刘藻的人生转折点从乾隆三十年开始。这一年,缅甸国发生内乱,战乱波及云南,缅甸叛军袭扰中国边境,作为云贵总督的刘藻调兵遣将进行反击。遗憾的是,他作为一介文人,不熟悉军事指挥,调度无方,被手下的败将蒙蔽,向朝廷谎报军情。

但战败之事很快被乾隆识破,刘藻受到皇帝的严旨斥责,被撤掉总督之职,降为湖北巡抚。此时,乾隆帝尚以刘藻“本属书生,军行机宜,非所娴习”之由,惩罚相对较轻。但随着对战事的进一步了解,乾隆越来越生刘藻的气,认为他懦弱怕战,御敌无方,安边乏策,因而连发数道圣旨,痛斥其过。最后,干脆把刘藻革职查办。此时,乾隆对他尚存怜悯之情,只是让他戴罪立功。

刘藻却因接连遭到皇帝斥责,惊恐交加,于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三自杀。

乾隆怒火中烧,认为刘藻以自杀对抗朝廷,君不叫臣死臣自死,就是不忠,这是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他加批的谕旨达到罕见的多字,条分缕析,恩威并施:“此事实属大奇,刘藻办理莽匪一案,种种错谬不可胜举。朕因其本系书生,不娴军旅,所以加恩保全者倍至。刘藻自当倍加感激,督率将弁益加奋勉,以期军务速竣,方不负朕始终矜全恩意。乃正当进兵决胜之际,竟忽尔自戕,实出情理之外。刘藻身任封疆,现在统兵进剿逆匪,将弁俱视其指挥,乃无故轻生,军行要务将欲委之于谁?”“(朕)屡次降旨传谕,并未有加伊重谴之语……岂可效匹夫之见,预办一死以逃法网。刘藻尚系读书明理之人,岂干君臣大义,全未讲明?”

道理讲明,乾隆痛下苛责:“即从前朕于刘藻曲从宽典,实系格外矜全,今伊无故自刎,罪愆实由自取,不可不加以严惩。”随后,又下旨严禁其家人为其刻碑立传、记载做官经历:“是伊系已经革职应行治罪之员,将来旅榇回籍,止可如常人归葬,不得听其家靦颜建立墓碑,书刻原任总督及历官事实,欺诳乡愚。著传谕山东巡抚崔应阶知之。”

至此,持续多年的君臣情义恩断义绝。

最早提出巨野金山为刘贺废冢

一介书生担当平叛大任而致身败名裂,是刘藻的悲哀,也是乾隆的悲哀。但刘藻留下的《曹州府志》,如今已经成为研究菏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底本”。

在古代,黄河多次泛滥,成为沿黄地区不少为政者的心病,也成为历史著述者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