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工笔启体研究,田英章藏书阁等

历史上,古代书法家们的精美书法作品能够传承下来,真有不易。但“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能体现中华古人对书法喜爱。即使对于我们现行使用的标准楷书的源头书体--“唐楷”存下来的原作也是凤毛麟角。因为纸张保存在数百年的历程中,总会被战乱呀、风化呀浸蚀掉。所以后人有机会见到历史上最为兴盛的“唐楷”也不容易。好的书法总是给人们观赏的,今天的书法家们同样喜欢将他们精湛的作品题写在各种牌匾上让人们临习赏析。启功先生很多作品就是以各种巨大的匾牌出现的。作为当今中国工笔楷书第一人--田英章先生的一些作品也被人们用作了这样的匾牌加以留传。古人书法能保存下来的机会还是有的。当初古人发明的竹简、木刻、碑刻这些方法还能为我们留下古代书法的真迹。其中各种匾牌留下来的古代书作品也偶尔可见。图2是田英章先生为抺山寺寺院题写的匾名。其实能被人们邀请题写的匾牌的书法家,其书法水准多都是极高水平。因为谁也明白,这种作品动不动就要让后世几百年的人们评价。人们常说楷书极盛于唐代,因而人们为这样的书法历史专门使用一个唐楷的名词。不过在笔者看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审美标准发生变化,也许已经有很多人认为当今的楷书不比历史上的唐楷差。从留传下来的资料可以看到,唐楷的确很标准漂亮,尤其是那个历史时代的人们更认为美。正如启功大师所言,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人书法作品大多已经过了多次转变,古人的书法真迹我们已很难一见。这为古今书法之美的比较就有了难度。我们经常讲到“临碑贴”,但那些碑帖都是经过雕刻大师雕刻出来的,古代书法家们书写时,他们的楷书也会写成现代工笔楷书这样吗?他们也会讲究起笔笔迹、收笔笔迹或是转折笔迹的整齐吗。笔者认为肯定会有,但是会象今天这样讲究“印刷体”般地整齐,那就难以推测了。也许因为工作时代文化观念不同,工业时代都会希望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零部件的模块化,工艺过程可复制,产品可以批量制造。今天楷书书法文化有了新的内容,标准的笔法,标准的笔法书写方式可能都与工业文化的影响有关。笔者之所以仔细琢磨“工笔启功楷书”的大原因,也在于寻找一种更加标准的楷书写方法与布局形式,让楷书写得更加容易,当然能更加漂亮更好。在打字、语音输入成为“写字”的主要方式时,我们总得研究一些让人们愿意写字的方式。书法作品实用于信息的传递与文化传承。同时书法文化也可能提供给人们一文化美的“精神粮食”。吸引更多的人们来书写也许是保证我们文字不至于退化的仅有办法。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