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浅刻大师为刻痴迷,巴掌大的牙板刻2万

高志明,一位看起来比较年轻的花甲老人,目前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竹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他自幼爱好书画,十六岁拜著名牙、竹雕刻艺人黄汉侯为师,后又师从吴南敏学艺。数十年来,努力不懈,浅刻、书法、绘画、印章方面皆有成就。当我们看到高老师的时候,他正在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的工作室内认真的雕刻着一件作品,这是一件尚未完工的牙板绘画,他说扬州是水乡名城,只有水没有山,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平常喜欢刻一些有山有水的作品。得知我们“瘦西湖完美假期”的小伙伴们来自全国各地,特地来参观他们这些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停下了手工的刻刀,顺手在边上拿出几件作品向我们展示起来,上图的这块牙块还不足成人的手掌大,却雕刻有郑板桥的上百篇文章、共多个文字,按正常30厘米的距离,我们根本看不清牙板上的字,看到的全是一些不规则的黑点。为了让我们看见他的作品,他随手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型放大镜来,将牙板上的文字放大到百倍以上,我们才看得清里面的文字,如此细小的文字,一笔一画还雕刻得如此漂亮,令我们在场的人不得不打心里佩服。据老人介绍,牙雕曾是与景泰蓝、玉雕、漆雕并称为工艺品界的“四大花旦”,但繁华落尽,终究剧终人散。源于人类的过度索求,根据《国际贸易公约》规定,现在象牙已经全面禁止象牙及制品的流通。牙雕这位“名角儿”已然成为历史的绝唱,后辈们也只能从传世精品中一睹过往华彩。象牙被管制后,他之前虽然有一些存料,但刻一片就少一片,所以他力求每一片都是精品,刻出来用于展示,却不作销售。在高志明他工作室,他一边为我们展示其浅刻技艺,一边为我们介绍说,在牙板和竹板上进行浅刻,所呈现出的画面全凭手上的刻刀,刀宽窄、深浅、粗细、长短、浓淡等,对应着绘画上的皴、擦、点、染、抹等各种手法,墨色干湿、浓淡变化都可以通过刻刀表现出来,刻完作品以后用棕帚刷去表面的碎絮,有些作品还需要上色。他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浅刻艺人必须要具备“诗书画印”四项技能,只有会诗文创作才能了解古人诗文的意境,才能用书画表现出诗文的意境来。在他看来,浅刻是一门综合艺术,对于书画和金石的造诣亦有要求,同时也需要掌握西画技巧,因为西画对光感和块面是有严格要求的,同时印章的金石趣味会让画面呈现出不一样的韵味。老人一会儿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竹刻技艺,并同时向我们介绍他的从艺之路,他说他16岁进入扬州工艺厂,师从著名雕刻大师黄汉侯先生,先生要求非常严格,他也很刻苦的学习,终获得黄汉侯老师的倾囊相授,遗憾的是,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英年早逝,后来他又拜吴南敏老师继续学习,再后来又几乎拜访了扬州所有的书画名字,向他们求学问道,许公泽的烘染技法,卢星堂的树木林泉,王板哉的水墨韵味,李亚如的八怪笔法,但凡是他觉得好的,都用心记下,从这些名家的作品与点拔中,他的技艺也悄然蜕变,渐渐的自成一派,成为扬州著名的浅刻大师。再到后来,他的浅刻慢慢的获得业界的认可,许多作业在各种大赛与展览中屡获大奖。各种金奖、银奖拿到手软,几乎参评,皆能获奖。浅刻不同于书法,那是宣纸和毛笔的软碰软,而浅刻是刻刀与牙板或竹板的硬碰硬,牙板与刀尖相碰,双方当仁不让,所以技法至关重要。以刀代笔,刻了四十余年,终成一代名家,现在一方巴掌大的牙刻有人出价百万,他也不会销售,于他而言,这些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块都不可多得,很一块都是孤品,每一块都赋予了许多的心血。在我国的雕刻界,扬州八刻(木刻、竹刻、石刻、砖刻、瓷刻、牙刻和刻纸、刻漆)拥有较高的地位,皆是一门门刀尖上的艺术。砖石之上,玉牙之间,都能在方寸之间刻画出大千世界。历史上,扬州八刻名家辈出,如今,再论扬州牙刻竹刻,高志明老师为刻痴迷,融会贯通,终创“清刻”一派,成为一界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154.html